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的护理

/ 2

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的护理

黄崴

黄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275-02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近年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的改进,病死率已由10%降到3%~5%。

1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4~46d,一般7~14d,以2周多见。

1.1发热期

1.1.1发热

患者起病多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常在39~40℃,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在3~7d,少数达10d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轻型病例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病例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1.1.2全身中毒症状

患者表现为疲乏、疼痛不适,尤以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为特征性表现,其产生与相应部位血管扩张、组织充血、水肿有关。多数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剧烈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易误诊为急腹症。部分患者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等神经症状,此类患者多数发展为重型。

1.1.3毛细血管损害

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

(1)充血常见面部、颈部、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皮肤三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软腭与咽部(黏膜三红)。

(2)出血黏膜出血常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及胸背部。若在病程4~5d出现大片瘀斑和腔道出血,可能为DIC所致,是重症表现。

(3)渗出水肿渗出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球结膜水肿,轻者眼球转动时有涟漪波,重者球结膜呈水疱样,甚至突出睑裂。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水、面部水肿等。一般渗出水肿越重,病情越重。

1.2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病程第4~6d,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6d以上,一般为1~3d。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正确有关。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及休克,多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表现为热退后其他症状反而加重。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长期组织灌注不良,可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等。

1.3少尿期

此期是本病的特征,亦是本病的极期,多发生于起病后第5~8天,持续2~5d,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本期以少尿、高血压、水肿为特征。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表现为组织水肿、静脉充盈、脉搏洪大、血压升高、高钾、高镁、低钠等。若此期血尿素氮明显升高,预后较差。

2护理

2.1呼吸道、消化道、虫媒隔离

防鼠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措施。患者吃过的食物不要再次食用。直到发热期过后,才可解除隔离。

2.2观察病情

本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的特点,治疗护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体温下降仍不能放松警惕,因患者可能会出现热退病情反而加重的情况。

(2)观察充血、出血及渗出水肿的表现注意有无“皮肤三红”“黏膜三红”的表现;观察皮肤淤斑的分布、范围及有无咯血、呕血、便血等腔道出血;注意有无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血压增高等症状,警惕颅内出血。

(3)观察大、小便情况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便血、腹泻情况;严格记录24h出入量。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定期监测血尿素氮、肌酐、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指标。

(5)观察用药情况扩容时若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双下肢下垂,以30%~50%乙醇湿化氧气后吸入。用利尿剂或导泻后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协助排便,观察颜色、性状及量,及时做好记录。

2.3皮肤黏膜护理

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防止感染;输液时注意保护血管,注射后适当延长针眼压迫时间,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发热时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及时更换衣服;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每2h协助患者翻身1次,防止压疮。

2.4休息与活动

疾病早期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以免加重组织脏器的出血。恢复期患者仍需注意休息,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2.5饮食护理

发热期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注意补充液体量;少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钾、低蛋白流质或半流质;多尿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钾丰富的易消化饮食,注意液体量和钾盐的补充;有出血倾向时,给予营养丰富的无渣流质饮食,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严重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3健康宣教

出院后仍需继续休息1~3个月。加强营养,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做力所能及的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活动与工作。定期复查血压、肾功能等。

参考文献

[1]秦绍明,余绍珍主编.实用传染病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2-98.

[2]程燕,孙祥霞,盛利巧.肾病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2,4(4):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