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早期肢体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脑卒中的早期肢体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

梁相芹

(湖北省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预后差,致残率高,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遗留症状之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促进患者生理障碍的康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首要目标。从2011年7月-2015年7月,我科对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70临床及CT和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合对照组,个35例。康复护理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0-60岁,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40-50岁,右侧偏瘫15,左侧偏瘫,13例,。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1.2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患者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上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和训练持怀疑态度。首先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启发诱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促其摆脱这种状况。对患者预先告知肢体等功能恢复的过程和可能后果,并告知康复计划与实施程序。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这是取得心理康复成效的关键。

1.2.2康复护理措施

1.2.2.1偏瘫早期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的体位:患者仰卧位时患侧的肩胛骨下垫高,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同时患者上肢轻微外展,肘关节伸直与屈曲90度交替,前臂旋后,腕关节微背曲,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握纱布卷或毛巾。患者在侧卧时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上肢有支持,肘关节呈伸直位,掌心向健侧,侧卧位时注意患肩及髋不能压陷在身体下面。每2小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②关节被动活动:偏瘫肢体可做无痛范围内的关节被动活动,如上、下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幅度由小到大,用力适宜。患者仰卧位作肩关节前屈上举被动活动时,其患肩下应垫枕。

1.2.2.2稳定期首先要保持肢体于良肢位,正确的肢体功能位可以减轻和对抗痉挛肌的张力,包括俯卧位、侧卧位。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运动模式。可用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运动,上肢和下肢的控制能力训练,半卧位到坐位再到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等。逐渐使患者从被动过渡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适应情况以及偏瘫肢体功能状况进行重点训练和调整。每日以护士~患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每日1次,每次1小时。

1.3评定肢体功能评定标准:根据Brunnstrom提出的偏瘫分级法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

2结果

70例患者平均住院73天,结果见附表。表1,经卡方检验,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组肩痛、肩手综合征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肩关节脱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康复护理组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许多患者脑卒中突发后出现抑郁、悲观、失望等情绪,对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依赖性强,不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严重影响了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起“我可以”的信心。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早期康复护理是降低其致残率的重要方法。脑卒中的康复护理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生命体征平稳,麻痹进行已停止时即开始实施康复措施。许多脑卒中患者致残并不都是偏瘫所致,而是在急性期至恢复期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姿势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脑卒中初期的康复护理以保持肢体良肢位为主,而且良肢位应贯穿康复护理的全过程。稳定期康复护理应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遵循偏瘫恢复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尽可能使患者早坐、早立、早离床、早日常生活动训练。康复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护理,一方面使肩痛、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它对预防和缓减某些偏瘫并发症有明显作用。另一方面早期康复护理促进了肢体功能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康复护理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测明显提高,有效率达到96.67%,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减轻,自理能力增强。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让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全面恢复,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许多患者脑卒中突发后出现抑郁、悲观、失望等情绪,对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依赖性强,不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严重影响了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起“我可以”的信心。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早期康复护理是降低其致残率的重要方法。脑卒中的康复护理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生命体征平稳,麻痹进行已停止时即开始实施康复措施。许多脑卒中患者致残并不都是偏瘫所致,而是在急性期至恢复期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姿势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脑卒中初期的康复护理以保持肢体良肢位为主,而且良肢位应贯穿康复护理的全过程。稳定期康复护理应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遵循偏瘫恢复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尽可能使患者早坐、早立、早离床、早日常生活动训练。康复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护理,一方面使肩痛、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它对预防和缓减某些偏瘫并发症有明显作用。另一方面早期康复护理促进了肢体功能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康复护理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测明显提高,有效率达到96.67%,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减轻,自理能力增强。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让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全面恢复,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