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进入美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语文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进入美境

解少慧

解少慧

〔摘要〕语文教材中,美无处不在,美的故事,美的山河,美的语言,美的思想……

那么,如何沐浴这美的语言,经受美的洗礼,进入这美的境地呢?关键要有“法”,只有恰当的方法,学生的“心神”才能顺利的入境,去“接触”那流光溢彩的美,去“亲近”它,受其熏染,得其净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美境方法探讨语文教材中,美无处不在,美的故事,美的山河,美的语言,美的思想……那么,如何沐浴这美的语言,经受美的洗礼,进入这美的境地呢?关键要有“法”,只有恰当的方法,学生的“心神”才能顺利的入境,去“接触”那流光溢彩的美,去“亲近”它,受其熏染,得其净化。引学生入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教师的表情范读有些课文,诸如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等,教师富有表情的范读,凭借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会更好的再现作品的神韵美、声感美,教师通过范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然的娓娓动听散文声息,在学生跟着老师“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境,耳醉其音”的状态下,借助于课文中的听觉形象步入文章的意境,舒心畅怀地去接受“美育”,正是由于表情朗读,所以鲁迅先生才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深刻的记得他的老师教的诗文:“铁如意,指挥倜傥……”想起他的老师那入神的动作,虽然这是他自己在读书入神,但他至少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同样,藤野先生给鲁迅的力量和鼓舞也正是那抑扬顿挫的话语。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一般都能较快的控制课堂,即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活跃学生的“思”,开发他们的“智”,这里虽然做的不够,但教过我的老师,那流畅的语言,悦耳的声调,却使我记忆犹新。

2形象描绘法以作品原有形象,意境为原料,教师自己预先进行一番形象思维,做到融会贯通,好比酝于我心,酝于我脑,然后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把其描绘出来,借以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区”,在学生的头脑中唤起与教师描绘或课文中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进行表象组合,去感受作品的意境。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语言丰富、准确、生动、鲜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策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效率。”如果每次上课前,教师都能潜心研究,用描绘性语言,课堂上,学生会很快入境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看电影、看剧,心情会随着主人公命运的改变而或忧或喜,同样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自己先进入“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学生,使之跟着你或悲或乐,这叫以魅力动情入境法。再有,从介绍作者的生平入手,因为作者的性格身世,决定着作品的基调,人云:“文如其人”,鲁迅诗文的“冷峻”,“犀利”,李白诗歌的“豪放”,无不透露着他们的性格,风格,了解了作者的经历,也缩短了我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题。

创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心神入境的必要条件,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和谐的气氛,会使学生进入“乐学”“乐知”的境界。教师和蔼的面容,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真挚、热切的鼓励,遍布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融暖了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这样,师之教愉快,徒之学轻松。

有些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能强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轻松进入“角色”,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解,架桥铺路。如古代的诗、词、曲,由于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它简化了事物发展的过程,表达诗人感情的起伏跳动,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把那“明断暗续”的情感沟通出来,使上下文连贯,引学生入境。

随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改进,有些语文能和电影,电视,摄影,美术作品等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视听能力,时课文形象直观,使其形象一下子“跨”入学生的大脑中,如讲戏剧时,完全可以观看一两段,这样,要远比教师干巴巴的讲要好的多。

总之,入境有法,但无定法,施教的魅力在于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无可争议的哲理,透晰的逻辑和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

作者单位:新疆沙湾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