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杜卫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杜卫军

杜卫军

陕西省定边中学数学教研组杜卫军

2007年的秋季我省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我们有幸加入到了课改实验中去。教师已经走进了新课程,并且正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实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①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②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效果;③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等。

新课程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必然要产生相应的变化。

1.教师要学会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质疑以及对自己的超越。我想我们的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都有其可爱之处,都有其闪光点。

但是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批评学生,就不能严格要求、训练学生。学生走进校门,就是让学生懂得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应如何做,教师要教给他,决不能迁就。但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要讲究方法,体现尊重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大声训斥,要做到教育有方。

2.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积极帮助、引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反思自我,明白想学什么,需要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生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以及形式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及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3.教学中要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对教师也都做了相应的要求。教学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是反思自身以外的因素,答案肯定是前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培养以下“五性”入手:

1.主动性。这是现代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要学”。要使学生变为“我要学”,第一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使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来。

2.独立性。这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其表现为“我能学”。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还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独特性。①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哪怕是最复杂的方法,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②不要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③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给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4.体验性。①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②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角度讲,就是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5.问题性。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敢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教材的编写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若干年后也滞后,这几年我们的教材也在不断调整,但它面向的是全国的儿童,不一定适合我们,因此我们教师备课时,可以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如创设一个实际的情境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成为学生身边的事等等。

3.教会学生如何合作。

①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小组合作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②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适度,并且有一定的探索性。③教师要真正起到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作用。

4.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①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②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③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材料。④让学生自己去确定方法。⑤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的能力将不可估量。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将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创新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教育的变化必将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一定会把中国的教育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新型的、具有综合才能的、勇于探索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