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配合针灸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银翘散配合针灸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韦斌

昌吉州中医医院眼科新疆昌吉州83110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是指由单纯疱疹病毒的角膜感染。它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首位,因角膜浅层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故该病常有明显的刺激症状,有畏光、流泪、酸痛等。角膜本属透明,一旦有病,则其透明度发生改变,病人常主诉有视物模糊。该病一般沿三叉神经发病,病变部位侵犯较深,其感觉减退,但因炎症刺激角膜病变的邻近组织,因此刺激症状仍较明显。病毒性角膜炎,病程牧长,愈后且易复发。常可伴有葡萄膜反应,甚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或继发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院2015-2016年以银翘散配合针灸治疗治疗本病32例40只眼,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2例40只眼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两组64例80只眼均为我院眼科病人。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22只眼,女15例18只眼;年龄12~67岁,平均(36.15±16.54)岁;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32天,平均(14.72±6.52)天;发病情况:初发者32只眼,复发者8只眼;临床分类:树枝状角膜炎28只眼,地图状角膜炎7只眼,盘状角膜炎5只眼。对照组32例中,男18例21只眼,女14例19只眼;年龄8~62岁,平均(38.25±16.21)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32天,平均(20.10±8.16)天;发病情况:初发者35只,复发者5只眼;临床分类:树枝状角膜炎30只,地图状角膜炎7只眼,盘状角膜炎3只眼。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情况及临床分类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有感冒发热或特定的发病诱因,且容易反复发作;(2)角膜知觉减退,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刺痛;(3)角膜混浊,呈树枝状、地图状或盘状改变;(4)荧光素角膜染色阳性。

1.3中医辨证分型外感风热型:黑睛骤生星翳,或呈树枝状、地图状,翳色灰白,抱轮红赤,羞明隐涩,恶风发热,头痛咽痛,尿黄,苔薄黄,脉浮数。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阿昔洛韦眼药水滴眼,1次/2h,睡前涂更昔洛韦眼膏,1次/日;口服抗病毒药无环鸟苷片,每次200mg,每日4次,连服1~2周;阿昔洛韦0.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2周;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应及时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每天1次。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外感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芦根竹叶板蓝根大青叶荆芥桔梗薄荷牛蒡子。针刺治疗: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1]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角膜星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透明无瘢痕,症状消失;好转:角膜星翳减少或缩小,荧光素染色弱阳性,角膜浸润未完全消失,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无效:角膜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角膜溃疡无改善,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聚星障”范畴。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皆可导致本病,但最多见于外邪。角膜属于风轮,内应于肝,而脾与肝有相生相克关系,肝肾同源,故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从病程上看本病早期以风热或风寒之邪为主,属表证;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可伴鼻塞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认为,风性轻扬,外感或角膜外伤,风热之邪乘隙而入,故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风热上扰,故伴鼻塞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治法:疏风清热为主,方剂选用败毒散。[2]我科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优势,采用中医方法综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健张明亮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8月22日第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