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管理

吉高潮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的高层建筑的数量以及规模逐渐增加,并且高层建筑中存在的基础性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安全管理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就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危险源识别与安全管理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引言

高层建筑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发展。但是,高层建筑的技术含量较高且包含的隐形危险因素较多,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而相关的管理单位则需要构建一条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中国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就是10层及以上亦或是高度高于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与层数的增加,其技术合理性、功能适用性、经济可行性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赋予施工安全管理诸多特点,主要体现为:

1.1难度大

因为高层建筑的规模和体积都较大,对结构稳定性的要求极高,为有效开发地下空间,一般要深埋高层建筑基础,增加工程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施工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并且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会受到人员、设备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导致施工安全存在不确定性,增加管理难度。

1.2特殊性

因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每一个项目的人员素质、配套设备、地理位置、现场作业等都是不同的,施工安全管理不可能完全相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规范,才能确保施工安全管理有效。

1.3动态性

因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分为基础部分、主体部分,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旦部分因素变化太大,就会改变高层建筑工程原有的施工条件,需要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做出动态调整。

2.危险源及管理策略

2.1辨识危险源

在某项目施工期间,涉及到土方工程、基坑围护工程、塔吊安装以及高支模、脚手架等危险程度很高的工程分项,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与统计,该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①施工行为错误;②施工设备、设施存在缺陷;③防护缺陷;④电危害;⑤地下水压力;⑥含有易燃易爆物质;⑦支护结构坍塌隐患;⑧基坑监测。

2.2危险源管理策略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某项目施工的重点任务,在施工期间,首先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行为管理,加强大型机械、设施的检修、维护,临时用电安全、临边洞口防护、临时支撑监护。此外,在开展高危设施安装期间,如脚手架、塔吊、模架,必须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的管控,具体围绕下列内容开展工作:

(1)行为错误管理策略:强化用工的管理,定期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加强安全法制的教育程度,使施工现场人员都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循‘三不伤害’开展施工,即不伤害自己、不被人伤害、不伤害别人;严格遵循规范作业流程开展作业,促进岗位目标化的实现。

(2)地下水压力控制策略:超过90%以上的基坑安全事故,都与地下水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基坑施工期间,就要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地下水压力相关知识及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并且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地表水进行维护的设计,对坡顶进行硬化处理,并将泄水孔设置于坡壁上,在坡脚部位砌筑排水沟,引导雨水排出,进而有效避免坑底的土层长期受到雨水的浸泡,对土体的结构造成破坏。某项目的地下车库,挖深在5.7m,在开展降水施工期间,局部的深坑以分块的形式设置了多个轻型井点,各井点的间距不大于12m,土方开挖前,要求达到成功降水14d的要求。

(3)防支护坍塌隐患策略。维护结构以及高危险性的高大模板体系,是基坑施工阶段的重大危险源,应将其视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某项目在开展基坑施工阶段,重点加强了对围护桩的施工质量管理,分别从桩顶、桩底、水灰比、标高、混凝土强度等多个方面开展质量控制,在设计深基坑支护方案时,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专家,对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基坑监测方案、地下室顶板高支模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才将方案应用于施工中;同时,严格要求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循上述危险源管理策略开展作业,来确保工程的安全。

(4)施工设备、设施缺陷预防。某项目在初期阶段,共使用3台塔吊进行物资的运输作业。某项目经理部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安全,定期对施工机械开展维护、维修,同时要明确塔吊的安装步骤、维护工作。要求塔吊维护企业必须具备三级以上的安装资格和多年安装经验,同时在对塔吊进行安装、拆卸期间,要编制塔吊安装/拆卸方案,明确划分相关责任,并签订机械安装协议。在施工期间,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机械操作规程安装、拆卸、使用施工设备、设施。

3.加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建议

3.1加强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切实提高施工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一些企业在施工期间,仅注重施工效率和进度。为了降低施工时间,经常会出现压力作业,使工作人员产生疲惫、倦怠思想,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其疲劳作业。其次,企业应该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在当前时期,部分施工企业因为安全资金投入比较匮乏,使得安全防护设备难以落实到位,这样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企业需要将安全防护资金落实到位,严禁出现违规挪用等问题。

3.2实现工程安全检查

建筑单位还能合理应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利用BIM平台将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各个工序与环节模拟出,之后展开信息整合与全面分析工作,合理应用BIM平台参数化与信息共享的优势,通过运用BIM技术构建同高层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检查模型,进而将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找寻出,从而有针对的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方案,保证项目安全,减小事故发生率。施工单位能够通过IFC编写代码的方式检查挂接问题,另外,还能应用BIM软件的性能进行辅助。比如,施工单位能够应用BIM浏览器上的试点外挂性能,应用红线将其中的潜藏的安全问题标出。另外备注好安全问题的类型、特点,及会导致的危险与相应的整改方法,并把其存储为图片,如此只要需求便能随时提取信息展开分析。

3.3对施工用电进行有效控制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一般会设置多种配电设备,且电线搭设十分复杂。因此,必须要对施工用电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配电保护。针对配电房,必须确保其各项安装设置规范、严禁占用保护零线、加强漏电保护装置的检查维护,保证其各项参数符合标准要求。另外,在应用配电箱前需要做好规范性检查,保证出入配线的使用符合相关要求。

3.4做好安全监督检查

为了有效保障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需要结合工程施工建设的效率和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找出安全隐患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另外,在进行施工作业期间,需要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事前、过程和事后监督。

结束语

为了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充分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本次研究,围绕高层建筑某工程项目施工危险源的识别以及安全管理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了有效的识别,随后采取了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并提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最终在有效的安全管理下,某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大事故投诉率为零。

参考文献:

[1]钱珈冬.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214+216.

[2]张宇航,蔡竞瑶,秦丽荣,高盼盼.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居舍,2019(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