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38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38例疗效分析

李海清

李海清(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1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固定矫治器治疗,对照组给予钢丝结扎配合复合树脂夹板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齿松动度、固定物完整性和牙槽骨重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固定物完好和牙槽骨高度方面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防止牙周病患者的固定物松脱,利于畸形的矫治和牙周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牙周病固定矫治器牙齿松动

牙周病是一种口腔科常见的疾病,约有80%-9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1],其发病与年龄呈一定相关性,发病越晚、年龄越大的成人牙周问题越严重,若无及时治疗,可导致病变周围多牙齿不同程度的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了正常咀嚼功能,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如何有效的治疗牙周病,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我院对2007年-2011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采取了固定矫治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011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76例(患牙122颗),其中男49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1±5.8岁(18-67岁),其中单纯性牙周炎34例,复合型牙周炎42例。存在牙散在间隙患者15例,前牙反8例。

1.2诊断和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诊断均参照《牙周病学》相关标准。并需满足:①术后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且能定期参加复诊;②排除心、肝、肾和胃肠道严重疾病患者;③排除经治疗的牙周炎,或病情仍处于活动阶段的患者;④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1.3分组情况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牙55颗)和对照组(患牙67颗),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口腔黏膜组织和牙齿的系统检查,拍摄头颅侧位片和全额曲面断层片,进行分析、诊断、治疗设计和疗效预测,对患者面型、上下颌骨和牙列的三维关系进行评估,并判断骨性畸形程度。

观察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按标准方丝矫治器的粘接方法粘接普及型方丝弓托槽,根据所贴托槽及牙弓形态弯制适合的弓丝,确保其顺利置入每个托槽沟内,然后逐个结扎,并且末端回弯,将弓丝的两端向舌侧弯曲,一端弯钩挂置于舌弓,另一端以小钩扎丝连接于舌弓。关闭牙间隙时进一步矫治牙关系,调整牙位和平整牙列。

对照组采用0.3mm正畸结扎丝对患牙进行连续“8”字形结扎,根据患者牙间隙的宽窄进行绞结,止于患牙两侧1-2颗健康邻牙。

1.5评价指标和疗效判定

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牙齿松动度、固定物完整性和牙槽骨重建情况进行比较。牙齿松动度评价参照《口腔修复学》相关评价方法[3]。疗效评价: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牙龈无炎症,能咬硬东西,牙周袋深度≤2,X线片显示牙槽骨硬板变清晰,骨质再生或致密;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能咬中等硬度食物,牙龈轻度充血,牙周袋深度2-4,X线片显示牙槽骨无变化;③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牙齿松动、固定物完好和牙槽骨高度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牙齿松动、固定物完好和牙槽骨高度比较

3讨论

牙周病的发病与年龄呈一定相关性,发病越晚、年龄越大的成人牙周问题越严重,若无及时治疗,可导致病变周围多牙齿不同程度的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了正常咀嚼功能,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钢丝结扎配合光固化复合树脂夹板治疗和固定矫治器治疗。前者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可实现对个别牙间隙的修复,钢丝结扎较为牢固,且操作简便,尤其结合光固化树脂后,不会显露出结扎钢丝的颜色,较为美观,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但存在着一定的树脂和钢丝脱落现象,且结扎过程中易出现受力不均匀导致的患牙的位移以及扭转现象,大大影响了治疗的效果[2]。固定矫治器是新型的牙周夹板技术,不但实现了松动患牙与正常牙齿的连接,减轻患牙牙周负担,而且充分考虑了患牙固定的力学要求,通过改变患牙的冠根比例,分散颌力,减少患牙的侧向力[2]。但应注意固定矫治器易引发牙龈下菌群发生变化,球菌减少,螺旋体增多,因此应注意口腔卫生。本组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固定物完好和牙槽骨高度方面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固定矫治器由于加大了固定位的受力面积,更便于将患牙受力均匀的转移至健康牙齿上,提高临床疗效。

总之,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防止牙周病患者的固定物松脱,利于畸形的矫治和牙周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进涛,钟良军.牙周病治疗新进展[J].口腔医学,2009,29(10):550-552.

[2]靳爱萍,黄月燕,池珩.两种正畸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2011,吉林医药,32(19):3905-3906.

[3]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