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7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邓敏茹1吴曼鹏2林琳2蔡亚军3

邓敏茹1吴曼鹏2林琳2蔡亚军3(1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515000)(2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515000)(3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504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7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78例手足口病患儿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常规白细胞(WBC)数:(7.93±3.24)×109/L,其中白细胞正常者217例(78.06%),白细胞升高者54例(19.42%),白细胞下降者7例(2.52%);②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4.13±45.13)U/L,其中升高者11例(3.9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21±36.98)U/L,其中升高者99例(35.6%),乳酸脱氢酶(LDH):(282.3±135.2)U/L,167例(60.07%)升高,肌酸激酶(CK):(98.4±85.6)U/L,9例(3.23%)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24±12.12)U/L,188例(67.63%)升高。结论:WBC、ALT、AST、LDH、CK和CK-MB联合检测对临床及早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小儿发病为主,尤其0~5岁幼儿发病为主。近年来在我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研究和管理,进行网络直报。现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78例手足口病患儿和65例正常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异常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278例为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全部为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其中普通病例276例,重症病例2例。男性157例,女性121例,男:女约为1.3:1,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平均为2.9±0.9岁。为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儿童65例做为对照组,年龄4个月~10岁,平均为3.7±0.8岁,其中男38例,女27例。

1.2仪器与试剂

血常规检查采用迈瑞BC-538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生化检验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1.3方法

空腹抽取患儿静脉血4ml分注2管。一管含有EDTA-K2抗凝剂,混匀后用迈瑞BC-538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作血细胞参数分析。另一管为凝固血,分离血清后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酶参考值:AST0~40U/L,ALT0~40U/L,LDH100~245U/L,CK26~174IU/L,CK-MB0~24IU/L。

1.4观察指标

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1.5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输入Excel2003,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血细胞结果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手足口病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酶结果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血常规白细胞(WBC)数:(7.93±3.24)×109/L,其中白细胞正常者217例(78.06%),白细胞升高者54例(19.42%),白细胞下降者7例(2.52%);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4.13±45.13)U/L,其中升高者11例(3.9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21±36.98)U/L,其中升高者99例(35.6%),乳酸脱氢酶(LDH):(282.3±135.2)U/L,167例(60.07%)升高,肌酸激酶(CK):(98.4±85.6)U/L,9例(3.23%)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24±12.12)U/L,188例(67.63%)升高。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发脑炎、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近年手足口病(HFMD)患儿较往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全国手足口病情形势较为严峻,病死率可达0.05%[3],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本研究数据显示,大多数病例血象正常,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升高,符合病毒感染所致的血象变化特点。与国内多数报道一致[4]。但重症病例由于处于应激状况,周围血白细胞释放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同步增高。我院HFMD患儿大多数WBC计数正常或偶有降低,持续发热及高热的患儿WBC升高,病情危重者WBC计数可明显增高。

心肌损害首先表现为心肌酶谱改变。AST、LDH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当心肌梗死和心肌炎时升高。CK-MB是心肌特异性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当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对判断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特异性[5]。是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而CK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还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平滑肌,无特异性。同样,ALT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还广泛存在肝细胞,无器官特异性。

本研究实验数据中,CK-MB升高比例(67.63%)明显居多,其次为LDH(60.07%)及AST(35.6%),远高于ALT(3.96%)及CK(3.23%)。表明手足口病患者合并有心肌损伤,且心肌损害较肝功能损害更多见。与国内多数报道一致[6]而心肌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重视心肌酶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综上所述,WBC、ALT、AST、LDH、CK和CK-MB联合检测对临床及早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S].

[2]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

[3]卫生部:今年全国已报告手足口病19万例、死亡94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4):296.

[4]徐之良.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8):509-510.

[5]唐红平,汪秋珍,李德辉,等.手足口病42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8,9(11):718-719

[6]王晓华,小儿手足口病1698例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4):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