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生存质量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106例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生存质量评价

常琴卫宵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康复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评价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运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脑卒中患者总体生命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躯体功能的受损程度最大。结论:脑卒中后遗期病人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卒中后焦虑、卒中后抑郁、残疾程度是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生存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065-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普遍下降。WHO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愿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是主观的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180~360天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来判断脑卒中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期生存质量的特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106例患者,均为2016年2月-2016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二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初次脑卒中发病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33例;年龄35~83岁,平均61.5岁。

1.2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脑卒中诊断(缺血性、出血性中风)且发病在180~360天的患者。排除标准:TIA、严重失语影响信息采集、精神障碍和严重痴呆患者。

1.3调查方法

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由美国堪萨斯大学老年医学中心的Duncan等研制而成,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敏感度。因此我们选择脑卒中影响量表(SIS)作为我们测定生活质量的工具。

1.4SIS量表内容

包括力气、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IADL)、移动能力、交流、情绪、记忆与思维和参与等8个领域,共59个条目,每一个条目的计分为1~5分,经过专用公式将每一领域的得分均换算为0~100分。

1.5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多元回归分析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生活质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2.结果

2.1基本资料

106例患者中性别:男73例,女33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61.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4例,高中39例,高中以上33例;婚姻状况:已婚86例,离异、丧偶20例。

2.2患者SIS总体得分以及各领域得分

见表1。

3.讨论

生存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抽象的、多维的概念。本研究发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体力、参与能力、移动能力、记忆思维、交流阅读能力等。年龄是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相对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各系统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随之下降,使得其生存质量呈下降趋势。婚姻对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一方面已婚脑卒中患者相对未婚者有较高的生存质量;另一方面患者对家属有较强的依赖性,应避免给予患者过多的照顾和保护,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训练与康复。患者文化程度的高低与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得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高,这类患者保健意识强,收入较高,能够及早地进行正规的康复锻炼,并且获取日常生活及疾病康复的各项信息的渠道较多,获取的社会支持也较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够采取更多、更有效的康复措施,有利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卒中后合并焦虑情绪的患者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恐惧和忧虑,妨碍康复锻炼,不利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卒中病灶位于右侧、出血性脑卒中、卒中首次发作和腔隙性梗塞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较病灶位于左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多次发作和梗塞面积大的患者高。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和恢复,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综上所述,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重点关注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齐明华,陶玉倩.脑卒中后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2):5.

[2]张骏,谷波,罗德儒,等.中风发病后6~9月的生命质量[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539.

[3]杨亚娟,周立,赵金娣.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海能力恢复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32.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