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56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56例疗效观察

贾淑丽

贾淑丽(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全部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化裁,观察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49-01

中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虽然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死率及致残率有所降低,但经治疗后仍有大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肢体瘫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僵硬、肌肉萎缩、言语不利、生活不能自理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笔者采用治疗半身不遂之传统名方“补阳还五汤”化裁,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风后遗症5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112例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报告确诊为陈旧性脑梗塞(脑出血)患者,符合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以上的已确诊为中风的患者,并遗留有肢体瘫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中风后遗症症状。将全部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5-87岁。其中因脑出血(红色梗死)遗留有后遗症者13例,因缺血性脑梗塞(白色梗死)遗留有后遗症者4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有高血压病史者41例。病程在3-6月38例,6-12月11例,1年以上者7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46-82岁。其中因脑出血(红色梗死)遗留有后遗症者12例,因缺血性脑梗死(白色梗死)遗留有后遗症者4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有高血压病史的39例。病程在3-6月39例,6-12月12例,1年以上者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于西医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以及降压调脂、抗凝、溶栓等药物应用及对症处理。并每日对患者进行言语、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于辩证施治,中药每日1剂,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20g,川芎12g,地龙10g.临床加减:若气虚甚者加太子参、党参益气通络;若血虚甚者加枸杞子、何首乌以加强补血之力;若患侧肢冷,阳失温煦,可加桂枝温经通脉;言语不利加丹参、郁金、石菖蒲、祛痰开窍醒神;阴虚津液不布加沙参、玄参、麦冬等滋阴养血,濡养筋脉;血瘀重者加水蛭、穿山甲、三棱、莪术破瘀通络;腰膝酸软者,加川断、杜仲、桑寄生以壮筋骨,强腰膝;小便失禁加益智仁、乌药、桑螵蛸温肾固涩。14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情况。

3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肌力增加3级以上或正常,言语表达清晰,思维敏捷,行动自如。显效:肌力增加2级以上,言语表达尚可,思维一般,行动较前好转。有效:肌力增加1级以上,言语表达欠清晰,问答尚切题,思维迟钝,他人帮助可运动。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26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显效14例,好转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中风后遗症病程日久,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大多属于气虚血瘀,阴阳失调。故在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传统名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有祛瘀补血之妙,是为臣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之品。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阻力,防治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快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临床实践证明,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