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静脉炎中西医结合施护进展王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化学性静脉炎中西医结合施护进展王晶

王晶

王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化学药物对血管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可归属为中医“恶脉”、“脉痹”、“蹁病”等范畴。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化疗后静脉炎反应发生率达83.35%,不仅患者增加了痛苦,还因静脉受损不能再行穿刺而降低血管利用率,严重者可阻碍化疗进一步实施,影响疾病治疗与预后。现就近年来对化学性静脉炎的中西医结合施护方法综述如下。

1.静脉炎的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静脉炎标准分级[1],Ⅰ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的因素

2.1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因素、医务人员操作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

2.2中医理论认为,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毒热伤及脉络,导致气血不畅,瘀血内阻,毒热蕴结,从而产生疼痛、红肿、硬结等临床表现,其总的病机为毒热瘀结。

3.预防护理措施

3.1静脉用药

3.1.1肝素静脉留置套管针时,先静脉注射0.9%NaCl20ml,确认无外渗后再接化疗溶液静脉滴注。滴注期间每隔4h从套管针的另一个注射囊缓慢静脉注射0.04%肝素盐水10ml,随后于滴注化疗药物结束前再静脉注射肝素盐水20ml冲管,可达到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的目的[2]。

3.1.2地塞米松邹国荣等[3]应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预防国产紫杉特尔导致的化学性静脉炎,起到了明显效果。

3.1.3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是国家二类新药,主要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朱其勇[4]用痰热清注射液预防化学性静脉炎,有效率为100%,疗效满意。

3.2冷敷加湿敷杨雪梅[5]应用硼酸溶液湿敷联合新鲜马铃薯冷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能缓解局部组织肿痛,且马铃薯内含有胆淄浣生物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从而达到活血消肿的功效。张艳等[6]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取2%利多卡因5mL与25%硫酸镁20mL混合液湿敷至常规输液结束,能有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

3.3水胶体敷料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上方贴水胶体透明贴,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3.4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透气性能良好,能促进伤口上皮组织的愈合及修复血管的弹性提高患者血管质量。能较好的预防静脉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7]。

4.治疗措施

4.1药物封闭常用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肿胀的边缘呈点状封闭,隔日1次,同时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一般3~5d可痊愈。出现液体渗漏者,在拔针前从原穿刺点注入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另外,用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并及早涂抹红霉素软膏,能有效防止损伤的组织感染[8]。最经济、方便的处理方法为生理盐水加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注射,连续3天,能阻止外渗处的变化。

4.2局部外敷

4.2.1紫草油纱布吴娟[9]用紫草油纱布直接外敷静脉炎局部组织,外用绷带包扎至第2d,换药时先用酒精棉球洗净皮肤,待酒精干后再按上法换药包扎,每日换药1次,效果显著。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成分是紫草素和乙酰紫草素,性甘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降低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还能加速上皮生长,可促进创伤愈合[10]。

4.2.2冷敷或冰敷早期药物发生渗漏时,尽量选用冰敷或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水肿或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冷敷加马铃薯贴敷在渗漏的静脉上其效果更满意。采用33%硫酸镁冷湿敷2~3次/d,每次30min,同时涂抹护脉膏,可减少药物吸收,减轻局部炎症[11]。

4.2.395%的酒精或50%的硫酸镁能有效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进舒适感,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血管壁的修复[12]。用50%硫酸镁将数块纱布浸湿,将纱布拧干以至不滴水为宜,将3~5块纱布敷于皮肤红肿处,并用保鲜膜覆盖,延长湿敷效果。同时,每30~60min巡视患者情况,并保持纱布为潮湿状态。从而达到去肿、消炎的目的[13]。对静脉输液引起的早期静脉炎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14]。

4.2.4金黄膏钟小玲等[15]将161例因接受静脉用药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或行静脉内化疗而致静脉炎的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结果:实验组静脉炎治愈率为98.8%,对照组静脉炎治愈率为80%。很明显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硫酸镁湿敷的方法。

4.2.5散瘀止痛酊中药散瘀止痛酊方中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白术具有消肿止痛的效能。元胡能活血行气止痛。阿片酊止痛。而乙醇具有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渗透。诸药联合,能有效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疼痛,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徐晓兰等[16]用此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2.6大黄粉加白醋薛瑞芹,符成杰,曹丽萍等[17]采用大黄粉加白醋外敷与50%硫酸镁湿敷进行疗效比较,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优于50%硫酸镁,且使用安全、方便。

4.2.7六合丹吴绍勇等[18]应用六合丹外敷,1次/d,能有效减轻化疗药对血管的损伤,促进损伤血管的恢复,减轻组织水肿,减轻患者的痛苦。

4.2.8红花连柏酊马旭辉等[19]应用红花连柏酊外用治疗化学性静脉炎10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4.2.9中药离子导入胡健等[20]采用自制的纯中药活血消痛液和K8832-T型调制中频电疗机电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静脉炎患者40例,取得了良效。

5.小结

化学性静脉炎是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而化疗所致静脉炎是多因素的。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转变,化疗性静脉炎关键在于早期预防;用药过程中注意勤观察,尽量避免药物渗漏;对已发生局部损伤者,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通过运用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治疗、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末梢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增加血液流速,解除血管痉挛,减轻血细胞聚集,进而调整组织缺血所致营养失调和代谢障碍,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费用,提高化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蔚,王海燕,阿华.循证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989-991.

[2]张萍萍.湿润烧伤膏治疗静脉炎的护理现状.华夏医学,2010,23(4):461

[3]邹国荣,谢方云,吴少雄,等.地塞米松预防紫杉特尔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3S):227

[4]朱其勇.痰热清注射液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908

[5]杨雪梅.应用硼酸溶液湿敷联合新鲜马铃薯冷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0,9:141

[6]13.张艳.血液病化疗时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08,22(3)期上旬版:623

[7]孙亚玲.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治疗静脉炎效果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64

[8]刘秋玲.红霉素软膏治疗肿瘤化疗药物渗漏所致的组织损伤[J].现代护理,2007,13(9):859~860.

[9]吴娟.紫草油纱布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10

[10]李姗,丁小萍.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护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36.

[11]刘继红.盖诺所致静脉炎的防治与护理进展.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60

[12]李新华,李亚.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注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2011,9(10):144

[13]李晓燕.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炎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1,6:2393

[14]刘晓青.硫酸镁局部湿敷作用于浅表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2011,24(9):6186

[15]钟小玲,梁惠霞,楚伟英,等.金黄膏外敷治疗静脉炎护理研究及效果评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19

[16]徐晓兰,袁夕凤,朱国秀.散瘀止痛酊湿敷治疗静脉炎护理观察.山西中医,2008,24(9):36

[17]薛瑞芹,符成杰,曹丽萍.大黄粉加白醋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9,8(6):75

[18]吴绍勇,余华琴,冉启志.六合丹外敷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与安全性.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83

[19]马旭辉,苗振静,王楠楠,等.红花连柏酊外用治疗化学性静脉炎105例.中医研究,2010,,23(5):40

[20]胡健,王东雁,丁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0例.中医研究,2011,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