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河流建设的现状与治理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当前中小河流建设的现状与治理成效

何尧

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

摘要:通过近几年来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我县主要河道的重点河段都相继进行了河道疏浚和堤防达标加固工作,防洪标准大为提高,除害兴利效益明显。同时,中小河流治理作为一个新型实施项目,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也处在不断摸索中,建设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现结合我县已实施的项目分析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河流;现状;治理成效

一、我县中小河流的现状

我县河流主要为山区型河流,主要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现有河道行洪能力差,堤防防洪标准低,汛期经常洪水泛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抗洪抢险,社会影响面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重要薄弱环节之一。目前中小河流主要问题:

(一)堤防防洪标准低。现有河道堤防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工挑筑而成,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堤身单薄矮小,险工隐患多的问题,甚至部分河段堤防处于不设防状态,每到。汛期险情频发。

(二)配套设施不全。排涝闸站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内涝不能及时排出,加大灾害损失。配套灌排渠道不全,不能充分发挥灌排效益。

(三)部分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非法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加上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四)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缺乏,年龄老化,部分乡镇出现水利技术人员断层现象。基本水利队伍技术力量不足、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已难适应目前水利工作管理要求。

二、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在我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不足影响了项目整体效益的发挥,制约了水工程的可持续发挥。

(一)规划设计深度不足。根据已实施的四个河段实施情况来看,中小河流规划设计中存在与工程所在地城镇规划未完全对接,造成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大的变更。部分项目设计过程中未能考虑治理区域实际情况,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未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造成设计方案的不可行,成为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综合规划程度不高。缺乏区域整体性综合性规划,项目区内的灌排及渠系配套设施未能同步建设,防洪标准提高后,排涝灌溉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影响项目综合效益。同时,未考虑项目实施对相邻河段、区域的影响,实施河段保护范围防洪标准提高,但在现有河道行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加大相邻未治理区域的洪涝灾害损失,形成新的防洪薄弱段,受灾区域群众意见大,对受灾区域要求治理的意愿强烈。如我县防洪工程,项目实施后,堤防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但项目区内的灌排渠系不配套,排涝设施不健全,可以抵御外河洪水,但内涝排除能力欠佳,影响整体效益。

(三)实施过程影响因素多。相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具有范围大,战线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大部分治理河段长度在5—10km,部分项目存在跨乡镇跨区域实施情况。项目实施中拆迁征地工作量大,涉及的利益群体多,施工环境复杂。同时,河道治理中堤防达标加培,穿堤涵闸回填因土方填筑工程实施的特殊性,受季节性影响大,有效工作日少,工期延迟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治理成效与建议

目前县已完成各重点河段的治理工作,基本上解决了沿河段堤防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有效改善沿河两岸生活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也要不断分析总结,找出根源,解决问题,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科学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必须进行科学论证、综合规划。不仅仅是按照“轻重缓急”和“防洪保安优先、兼顾抗旱”的原则来规划设计,还应立足区域整体水利实施的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1)重视区域水利实施综合规划,水务部门应从行动上重视规划设计工作,愿意花资金投入到前期流域、区域、县域的水利实施整体规划,改变以前各个项目“单兵作战”的现状,注重整体性,形成“点线、点面”结合的形成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2)注重流域整体与局部,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协调好干支流治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河流治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3)加强与治理河道所在地政府、城市规划、交通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避免出现大的方案调整。(4)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重视河流的基本情况的搜集、整理、分析,逐步对境内河流分批次、分重点地进行有序、有效的规划治理。

(二)健全组织机构,严格制度执行。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按法规要求成立项目法人机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行政主管部门、政府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明确项目法定代表人和技术负责人,规范招投标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各参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各科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用程序制度来制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法人单位成立建设管理科,质量安全科、财务科等内设科室,明确各科室组成人员和具体职责。各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单位也参照设置相关科室,将职责落实到岗到人。现场管理中,形成以“质量为中心。安全、进度、投资三控制”的管理模式。加强关键环节、隐蔽部位的验收工作,严格执行关键部位监理旁站制度,着重加强钢筋验收、混凝土浇筑、土方填筑摊铺碾压质量等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严抓工程建设安全工作,加强工程现场临时用电、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主动查找风险点,充分考虑不安全因素,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无大的事故发生。

(四)加强协调工作,优化实施环境。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多为河道疏浚、堤防加培,穿堤涵闸翻建等建设内容,技术指标不高,但工程战线长、范围广,施工点分散,涉及利益群体多,工程实施环境较为复杂。项目实施中常因拆迁征地,土料场征用,施工道路,临时施工场地、施工灰尘噪音染污等原因产生大量的矛盾。

(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建后管护。为确保治理河段长期发挥效益,加强建后管护工作刻不容缓。针对河道堤防管护工作薄弱的现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鼓励各地创新管护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管护方式,同时加大管护资金投入,从财政上明确各项支出费用并监督使用,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提高保障。

四、结语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成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重点之一,具有战线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本文结合县已实施的河段河道治理工作,浅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工程建设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为类似区域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