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左一亮

阜宁县陈良初中左一亮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面对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培养优秀人才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提供实践材料,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会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开发他们的智力。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呢?

一、操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新课这一环节中,采取使学生“动一动”的方法来激发其兴趣。如在“可能性”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之前做了一个转盘,转盘上分三个区域:黄色区、红色区、蓝色区,并且黄色区扇形最大,红色次之,蓝色区最小。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转,转前先让同学们猜,指针会停在哪个区域。做完几次后,并让学生做记录,向同学们公布实验结果时,再揭示本节课课题。学数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学习新知识。

二、操作求知,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多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利用数学进行实验。通过量一量、摆一摆、切一切等感知学习内容,形成表象,由表象联想发展到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在动中求思、玩中求知、乐中成长,使学生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记住所学内容。

量一量

在教学“比较线段长短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三组线段,让学生利用刻度尺来亲自动手量一量两条线段有多长,然后根据数据大小来判断其长短。根据学生的叙述,让学生们继续思考可不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如可以,那么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样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获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摆一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使其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时,我先发给每四位同学两盒火柴,让他们按照课本上方法分别搭一条、两条、三条……小鱼,并且思考这样重复下去会有什么规律。如此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切一切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切一切来感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愉快的接受知识。如在学习“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时,在课前就准备了正方体模型五个,圆柱、圆锥、球模型各四个。每四个人为一组,让学生按要求用小刀分别截四种模型,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做好记录。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如何截,且观察所截下的平面是什么图形。通过切一切,学生很快得到结论:○1平面去截正方体(或长方体)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但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还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2当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时,截面可以是长方形、圆、椭圆,还可以是曲边行。○3当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时,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圆、椭圆。○4当用一个平面去截球时,截面是圆。这样切一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分散了难点。在动手动脑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操作练习,培养创新思维

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某些具体材料,来验证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更是教师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操作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解“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的“展开与折叠”时,先让学生准备好纸和剪刀,我把11种展开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把它们剪出来,然后折一折,看能不能折成正方体,并且指出哪个面和哪个面是相对的。学生立刻纷纷动起手来,可以看出他们各有分工,你剪前面的,他剪后面的,还有写结论的。教室里热火朝天,每名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大脑,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操作活动是学生最熟悉、最喜爱的活动。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操作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选用能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法,尽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越学越主动,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