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李凤飞

李凤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YAG激光术利用激光击射虹膜组织造成微型切割作用,形成以穿透性小孔,从而控制眼压。

【关键词】青光眼激光

【中图分类号】R779.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02-01

青光眼是各种原因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疾病.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根据房角的情况又分为闭角性青光眼和开角性青光眼.闭角性青光眼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以及恶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又包括虹膜膨隆型和虹膜高褶型。开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房水分泌过多性青光眼,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可先给予药物,激光治疗,待眼压正常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可先给予药物或激光,眼压控制不理想再行手术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也有人主张早期手术,在降眼压的同时,由于其发病机理不清,可给予视神经保护药物治疗,对于先天性青光眼,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视力矫正,弱视训练,对继发性青光眼,除治疗青光眼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激光虹膜切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而逐渐取代传统的虹膜切除术,我院自1999年应用国产JYZ-1A型YAG激光行虹膜切开术治疗青光眼35只眼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治疗青光眼35例35眼,年龄51~82岁,男6例,女29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0眼,间歇期6眼,慢性期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眼(C值>0.15);虹睫炎瞳孔闭锁致继发性青光眼3眼。

1.2治疗方法术前1-2%的毛果芸香碱眼液点眼4-6次,每10分钟1次,可以缩瞳拉紧虹膜,周边虹膜变薄,增宽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间的空隙,利于激光穿透。

治疗部位选择颞上或鼻上方虹膜中周部质地疏松或有隐窝处,用He-Ne激光集点照在拟击穿的点上,一般应用2~3脉冲,滤过透光率70%~50%,若一次虹膜未能穿透,可连续数次,若屈光间质混浊影响聚焦,1周后再次行激光击射。本文35只眼中除2只眼1周后再次击射外,余均为1次治疗成功。术后服消炎痛25mg每日2次,局部点0.25%氯霉素眼药水及0.5%可的松眼药水每日6~8次,点3~5天。若眼压升高,给予0.5%噻吗心安眼药水点眼,加服醋氮酰胺250mg每日2次,第2天复查视力、眼压,决定减停药物剂量。

2结果

2.1治疗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间歇期、慢性期共29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眼,其中2眼眼压得到控制,1眼加点药控制正常;继发性青光眼3眼眼压控制正常。

2.2并发症(1)虹膜出血11眼,为极少量附着于击射孔周围的出血,未予特殊用药均于当日吸收。(2)局限性角膜内皮混浊8眼,1周后痊愈。(3)暂时性眼压升高3眼,对症用降眼压药物后1~2天内眼压正常。(4)虹膜炎10眼,局部滴用消炎药物后很快控制。

3讨论

YAG激光击射于靶组织产生游离的电子并形成等离子体,产生的冲击波引起靶组织崩裂,被激光击射的组织造成微型切割作用。将其用于切割虹膜组织时,切口边缘整齐,术后炎性反应轻微,虹膜切开效果好[1]。本组临床观察1周~6个月无1例虹膜孔闭合、无晶体损伤。由于长期存在的瞳孔阻滞得不到解除,引起的闭角型青光眼随着周边部虹膜膨隆加剧,其根部与小梁相接触,一旦小梁功能遭受损害,虽行虹膜切开也不能达到降眼压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适应证时,必须是房角开放,滤帘功能正常者,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疗效最好。本组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9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眼,(C值>0.15)2眼眼压得到控制,1眼加点药可控制正常。由此看来后者比前者效果差些。

前房虹膜出血是YAG激光虹膜切开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出血一般在虹膜表面,前房内不形成液面,多于当日吸收,对视力和眼压无影响。术中前房内有少量的游离色素及虹膜基质碎屑等,可阻塞小梁滤过道,加之虹膜对激光的炎性反应,这些可导致暂时性眼压升高和轻度虹膜炎[1]。本组病例中3例眼压升高患者对症用药后1~2天内眼压恢复正常。虹膜炎10眼均于局部点消炎药水后短时间得以控制。本组局限性角膜内皮损伤8眼,原因为:①4眼为靠近虹膜周边部,角度过于偏斜,影响聚焦所致;②4眼为前房浅,聚光点离角膜较近所致。但均于1周后痊愈。

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瞳孔阻滞一旦解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YAG激光治疗青光眼,安全简便,不需切开眼球可避免眼内手术诸多并发症,副作用小,此手术方式均在门诊进行,又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振中.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51.

[2]李美玉.青光眼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