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王洪霞

四川省叙永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6464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机械通气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不仅可以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出现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风险,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上在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时,机械通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但是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高,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人数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9%~27%左右,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约为20%~5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为(48.5±10.2)岁;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48.3±10.3)岁。排除标准:(1)合并肺部感染者;(2)原发病凶险者;(3)机械通气时间<48h者。两组的原发病、营养状况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1)环境管理。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较多的侵入性治疗,所以应该运用紫外线循环风对重症监护室进行空气消毒,严禁患者家属进入病房探视,定期检测室内细菌,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隔离措施,从而降低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2)呼吸道管理:①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使痰液的黏稠度被稀释,增强湿化效果,避免形成痰痂;②运用三步排痰法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吸痰前,先对患者进行药物雾化吸入,使痰液溶解,再帮助患者改变体位,轻轻拍打患者背部,运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对患者进行吸痰,先清理口鼻腔,再清理气道。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吸痰不能将气管插管气囊上的分泌物完全吸尽,应该负压吸引分泌物,并进行间断冲洗,避免损伤气管黏膜;(3)体位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患者的床头约30°~45°左右,使患者保持半卧位,避免出现食物反流或者误吸诱发胃肠道反应与定植菌移位,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4)口腔护理。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口咽部定植革兰阴性菌有关,运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擦拭和冲洗患者的口腔,每天3~5次,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减少细菌数量,降低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并认真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5软件包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住院期间,观察组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9.52%;而对照组1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间较晚,并且机械通气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医院获得性感染,通常情况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容易增加脱机难度,使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尤为重要[2]。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其发病不仅与原发病有关,还与人工气道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无声门下吸引以及误吸等诸多因素有关[3]。韩秋丽等[4]在研究中发现,相比较未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而言,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获得性肺炎的风险较高,并且每延长机械通气24h,就会增加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约1%~3%左右。机械通气时间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5]。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体位护理、环境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短,并且也延迟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间,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降低,使机械时间缩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不仅可以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出现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风险,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房素芹.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06:66-67.

[2]刘清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D].南方医科大学,2014.

[3]马静.集束化综合护理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

[4]韩秋丽.综合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08:144-145.

[5]金玲亚.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现代养生,2014,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