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州都法治腹泻

/ 1

通利州都法治腹泻

周体贵

周体贵(汉源县九襄镇卫生院625302)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328-02

【关键词】泄泻州都运化通利

因外感或内伤致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水谷之气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秽下浊饮。临床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簿,甚至如水样,或挟有不消化食物者,称为腹泻。中医有“下利”、“泄泻”、“溏泻”、“飧泻”等病名。从病因学角度来看,引起腹泻的原因较复杂,但总离不开脾胃功能障碍。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把水谷之精微上输于肺化生气血,水谷之糟粨则传入大肠。脾胃共同协调完成“升清降浊”的功能。任何外邪或内伤因素导致这一功能障碍,引起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便会形成腹泻。所以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说法。泄泻多因饮食不洁,起居失常,感受外邪,脾胃受伤所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精微不能上升,清浊不分,合污而下,水去如注,病情虽有轻重,而病机总属伤脾。脾受湿而不能分清,并走大肠而生泄泻。从临床角度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勿忘渗湿利尿通利州都,这样收效更捷,有事半功倍之效。通利州都法始见于雷少逸《时病论》,为“湿盛则濡泻”而设的专方。其曰:“湿浸于脾,脾失健运,不能渗化,致阑门不能泌清别浊,水谷并走大肠而致泻”。药用白茯苓9克、泽泻5克、土炒苍术3克、车前仁6克、通草3克、滑石9克、桔梗3克。全方大队渗利,重在去湿,所谓利小便则实大便也。佐苍术之苦温,以化其湿;妙在桔梗一味,上以宣肺气而利湿邪,下于升提以治泄痢。制方严谨颇具匠心。多年来笔者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各类泄泻,每获良效。

病例一:邹某某,男,16岁,富春乡苟营村人,1987年5月9日就诊。

主述:腹泻水样便2月余,时作时止,日行六、七次,腹不痛,肠鸣阵作,口渴引饮,延医多处,服中西药、注射氯霉素、庆大霉素无效。查少尿,面白神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细。证属脾胃虚弱,水湿不化,脾受其困,清浊不分,水趋大肠。用健脾助运合通利州都之法。药用泡参12克、土炒苍、白术各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前仁10克、泽泻12克、通草6克、滑石18克、桔梗9克、灶心土30克、甘草3克。服药二剂而愈。

病例二:王某某,女,53岁,富庄镇富庄村人。泄下水样便,伴肠鸣一年,无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微汗出,鸡鸣即泄,一日四、五次,曾服中西药不效。1993年10月8日求诊于我,诊得寸、尺脉沉濡,左关沉弦大,右关沉迟,面白神疲,腰酸肢冷,舌正苔白。证属脾肾阳虚,脾虚湿滞。治宜温脾利湿,涩肠止泻。药用制玉蔻12克、补骨脂(盐水炒)12克、吴茱萸6克、潞党参15克、土炒白术12克、肉桂6克、泽泻10克、通草9克、桔梗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连进两剂而愈。

病例三:

杨某某,男,3岁零6月,建黎乡人,94年6月2日就诊。

其父代述:腹泻2日,曾服西药一日,无效。昨日起泻下水样便,泻水如注,日行十余次。腹不痛,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尿少色黄,舌红苔白,脉濡略数。证属暑湿内蕴,脾受湿困,清浊不分,水趋在肠,用雷氏通利州都法。茯苓10克、泽泻6克、土炒苍白术各9克、前仁10克、通草3克、滑石10克、葛根10克、桔梗5克、山楂碳10克、菏叶9克、甘草3克。

患儿因严重脱水,建议配合补液治疗,因家贫只服中药。只好嘱其以药代水尽其饮之。至午夜两点,得小便数次,泻痢渐止,神静而卧。翌日泻止思食,守前方再进一剂,日服3次,并以稀粥喂食。一月后因感冒来诊,述其药后数日即愈。

按:暴泻属实、久泻多虚。患者久泻不止,脾肾受损,脾阳不振,不能运化而致泄泻,大便呈水样,小便少。利小便即可实大便,采用温中分利兼施,故获良效。

综上所述,泄泻一证,严格辨证,针对病因并配合通利州都法随证加减,用之临床,疗效甚佳。文中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参考文献

[1]高等中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医学基础理论》.

[2]丁兆梦编著.《中药药效与临床》中国医药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