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426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柴琳杨汝文余亚丹

柴琳杨汝文余亚丹(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650011)

【摘要】目的了解E.coli(大肠埃希氏菌),K.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氏菌)和E.cloacae(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酶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资料。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筛出可疑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再用双纸片增效试验为ESBLs的确正试验。结果三种菌426株,共检出产ESBLs的菌株122株,总检出率为28.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18.6%,肺炎克雷伯氏菌35.8%,阴沟肠杆菌12.1%。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6%呈现最敏感,依次为舒普深14.8%,头孢吡肟21.3%,安美汀24.6%。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细菌一旦产生此酶,临床上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类(1-3代)和单环类抗生素耐药。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ESBLs耐药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52-0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它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ESBLs的产生率和耐药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头孢三代在临床大量应用,导致其耐药菌广泛传播[1]。为了解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使药敏结果能正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各种感染的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了监测及耐药性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鉴定出的大肠埃希氏菌22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34株和阴沟肠杆菌66株。质控菌为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

1.2材料采用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的培养基,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公司,头孢他定(CAZ)、头孢他定/棒酸(CAZ/CA);头孢噻肟(CTX)、头孢噻肟/棒酸(CTX/CA)纸片购自Oxiod公司。

1.3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和鉴定[2],药敏试验采用K-B法,计算中“中介”归于“耐药”统计。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筛出可疑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再用NCCLS2000年推荐的双纸片增效试验为ESBLs的确正试验[3],分别检测CAZ、CAZ/CA;CTX、CTX/CA两对纸片的抑菌环直径,加棒酸的三代头孢菌素复合剂比相对应的不加棒酸三代头孢菌素的直径≥5mm即为ESBLs菌株。

2结果

三种菌416株,产ESBLs的122株,总检出率为28.6%(122/41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18.6%(42/226),肺炎克雷伯氏菌35.8%(48/134),阴沟肠杆菌12.1%(8/66)。122株产ESBLs的菌株对于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明显耐药,并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数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6%呈现最敏感,依次为舒普深14.8%,头孢吡肟21.3%,安美汀24.6%。耐药率最高是氨苄西林100%,依次为头孢噻肟91.8%,头孢他定86.9%,氨曲南85.2%,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附表。

3讨论

3.1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是存在于细菌中的酶,通过质粒形式传播。ESBLs可水解β-内酰胺环,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等新型广谱头孢菌素,从而使之失效。ESBLs最常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非常重要的是,ESBLs的质粒上常常携带着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基因。所以ESBLs菌不仅对头孢三代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产生株大多为多重耐药菌;ESBLs产生株可通过结合转移将产酶基因转移给敏感菌,导致耐药性传播;ESBLs产生株为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治疗较困难,需要加强检测。

3.21983年德国报告首例产ESBLs菌株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ESBLs菌株爆发流行的报道[4]。近年随着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产ESBLs的菌株明显增加,国内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发生率多介于20%—40%之间[5],与本研究显示的检出率基本一致。药敏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代表药IMP),四代头孢菌素(FEP)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CFU/SU)对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低,均在25%以下,故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可选用头孢吡肟(FEP)和舒普深(CFP/SU),对产酶菌株所致重症感染或混合感染应依据个体情况首选亚胺培南(IPM)。因ESBLs耐药菌为多重耐药,很易引起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必须强调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及盲目的联合用药。

附表14种抗生素对61株产ESBLs菌的耐药率(%)

注:安美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

3.3产生ESBLs的原因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革兰阴性菌产生ESBLs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提倡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严加控制,虽然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都有效,但主要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较好。针对产ESBLs,我们必须加强临床药学的研究,也必须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力度。耐药性监测其本身不是遏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但通过监测可以对耐药性发展趋势及观察干预效果方面起到提供信息的关键作用。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能对抗生素的应用做出评价,对抗生素的帧选和标准治疗指南提供正确的依据。

总之,产ESBLs的菌株耐药问题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医院内耐药问题之一,产ESBLs的菌株对于大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明显耐药,并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多数耐药。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细菌一旦产生此酶,青霉素类,头孢类(1-3代)和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无论如何,都应报告耐药,以免延误治疗、危及病人生命。

参考文献

[1]刘冬,徐修礼,樊新,等.耐头孢噻肟肠杆菌科细菌ESBLs和Ampc酶的携带率及耐药性[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4):267.

[2]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三版.

[3]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Performancestandards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S].Tenthinformationalsupplement.M100-S10.2000.1-54.

[4]邢志广,许世琴.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株检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97-598

[5]廖国林,谢跃文.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66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