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栾斌良

栾斌良

(富宁县人民医院中医科663400)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桂枝加葛根汤针刺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381-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五种类型中临床发病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5%左右,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临床上以颈项、肩背部钝痛,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大多应用牵引、推拿、针刺等单一治疗,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此病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分面区域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弱,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2纳入标准①年龄:25~70岁。②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旁压痛。⑤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⑦压颈压头试验阳性。⑧影像学检查异常。

1.3排出标准①颈椎外病变(如肩周炎)、颈椎管狭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骨关节结核。②合并严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者。③老年性骨质疏松。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我科中医门诊、住院治疗的患者,共有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病程1月~30月,平均11个月。

2治疗方法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①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处方:葛根40g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5g生姜10g羌活10g防风10g制首乌30g补骨脂20g肩井穴处疼痛加柴胡10g寒甚者加附子10g痛甚者加全蝎10g上肢麻木者加制首乌30g补骨脂20g桑枝10g每日1剂,每次取汁600ml,分3次口服。②针刺、中频治疗,针刺取穴:风池、颈百劳、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合谷,后溪。每次20min每日1次,加中频予局部腧穴治疗,每日2次。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体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体征包括椎间孔挤压试验与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好转。

3.2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35例,好转3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4%。

4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慢性劳损,外伤因素,尤其在椎间盘退行性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影响下,颈椎及椎间盘发生不同改变,使椎体稳定性下降,椎体间隙窄等因素导致颈丛神经根性压迫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痹阻气血,或劳累过度,外伤等损伤经脉,导致经络阻滞不通,或经络失养而发病,治疗以祛风寒,通络止痛为主,《灵枢·经脉》中“足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故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祛风解肌,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等症状。羌活、防风以增强祛风散寒。制首乌,补骨脂以补肝肾,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的作用,上述诸药合用,具有显著地活血、解痉、缓急、宣痹作用。

《灵枢·杂病》提出“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顾,刺手太阳”。通过针刺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腧穴可以祛风,配合颈项部局部腧穴以疏通局部经气,以达到通经活络止能。

在临床应用中,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有疗效不够理想,症状改善不尽如人意,且远期疗效欠佳,笔者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口服桂枝加葛根汤加味,二者相得益彰,具有安全、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患者依丛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参考资料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