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李玉胜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二中学校李玉胜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一个好老师不是在上课时讲得很清楚,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有质疑思考。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还要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法,很好的组织学生,让学生自导自演,切不可老师一人满堂“管”。从课堂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能力。人类进入21世纪,更需要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呼唤多种能力的人才涌出,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我本人的一点浅薄的看法和天下为人师者共勉:

第一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和探索新的途径,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从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F、BE分别是AB、AC上的高。

求证:BE=CF。

方法一:先证明:△BCE≌△CBF,

从而得出BE=CF。

方法二:S△ABC=1/2AB?CF=1/2AC?BE

又∵AB=AC

∴BE=CF

一题多解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新、求知的欲望。

二动手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的好:“眼见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同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的感知所学知识。同时,质疑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爱因斯坦看到洛伦兹钻研电子学有难时,对牛顿力学产生了质疑,提出了相对论的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质疑的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规律:“边角边”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大胆的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边角边外,是否还有“角边边和边边角”的规律呢?这个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大胆质疑,我给予了及时的鼓励,并且把这个问题让班里所有学生分组讨论,最后作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大胆质疑,使得这堂课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就在结束时有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急忙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在黑板上画了一个

已知:AC=AD,AB=AB,那么,△ABC≌△ABD吗?通过观察,很明显,两个三角形是不全等的。

三推广引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爱因斯坦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异想天开,爱因斯坦一想到那个关于超越光速的假设问题,就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们永不泯灭的好奇心和对事物背后奥妙的强烈探索欲,才使他们苦思冥想,在大脑中碰撞出伟大的创新之花,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因此,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对事物本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就得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让问题在学生的大脑中得到推广和延伸。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持久和浓厚,他们的创新的智慧之火才可以燎原。

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EB=DF。

我在讲解这道题时,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结论,对命题作了如下的推广和引申:

(a)结论不变,改变条件,把命题推广:

学生A: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上两点,且AE=CF。求证:EB=DF。

学生B: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上两点,∠ABE=∠CDF。求证:EB=DF。

学生C: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上两点,BE、DF分别为∠ABC和∠ADC的平分线。求证:EB=DF。

学生D: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E,CF⊥AD于F。求证:EB=DF。

(b)条件不变,引申结论

学生F: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上的中点,BE交AF于G,EC交DF于H,那么图中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对这道题的推广和引申,不但培养了学生对一切有价值问题的敏感态度,而且使学生对于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去认识,去变革。

中国教育是19世纪初开始的。先学日本,后学英国,再学前苏联,而根却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着中国的大地。20世纪末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而课堂又是提升能力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数学老师还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的气魄,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