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

/ 2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

田林1张军2

田林1张军2

(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蒙医中医医院康复综合科014060;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科014040)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052-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升高。脑血管病是世界公认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20—18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人,死亡约120万人,现有幸存脑血管病患者约有700万人,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15%重度致残。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许多痛苦和沉重的负担。虽然现代医术也在飞速发展,有许多有效地治疗脑血管病的手段和药物被应用于临床,但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被解决,如脑卒中所遗留的残疾、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现象。自从康复医学的出现,很大程度的解决了这些残存的问题,而且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其疗效高,不受时间的限制,经济实用的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更能发挥其优越性,可以节省高额的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致残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尽快改善功能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无以替代的作用[1]。

1早期康复治疗的含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应从何开始?近十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应从脑血管病发病早期就开始,即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意识障碍在Glazgow量表<8,就可以进行。[2]

2早期康复的必要性

2.1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决定患有脑卒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知识、吞咽、视力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该病病程长,慢性化,故易产生一系列继发障碍,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足内翻等,另外,脑血管病的病情有随其自然恢复过程的特点,且因人而异。

2.2早期康复的目的。

早期康复的目的是减轻原发的功能障碍,尽最大可能预防继发障碍的发生。防止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而且相机尽早进行改善功能的训练[3]。

2.3药物的限制。

在目前脑血管疾病中,药物也有其局限性,利用药物把所有脑卒中完全治愈是不可能实现的。康复治疗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显得尤为重要。

2.4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往往是被送到综合医院,由于多数综合医院的急性康复缺乏经验,常会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给后期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影响到康复的疗效。

2.5中枢神经的生理性特征。

中枢神经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再生更困难,神经元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较其他组织更差,损伤后神经元的早期恢复也就更为必要,中枢神经系统的血供有其特殊性,虽然有椎—基底动脉环形成的血供交通,但是在远端缺乏其他组织所具有的末梢循环通路,这一特性决定了脑损伤后恢复的周期长、难度大,早期和多种手段的康复治疗必不可少。

3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

3.1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进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大脑的同侧支配理论,大脑两半球之间既存关系的理论,以及神经再生和大脑可塑性理论。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潜力,促进突触再生。据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性的突触比反应性的突触增生更为明显。[4]

3.2神经生理学理论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可以再生。

3.3康复治疗中可通过正常的运动模式来影响输出,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式,达到运动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目的,正规康复治疗不但可能导致大脑皮层的功能区“模式整合”的完成,在运动过程中协调性也得到训练。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向关节反馈了大量的浅、深感觉冲动的输入,起到激活作用,减少了废用综合症、肢体痉挛和肌肉萎缩,使肢体运动达到协调自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正常状态下,有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使用和活动状态,还有一部分突触呈“休眠”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后,受伤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端科出现新生突触即发芽,其阀值随使用程度而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神经道路更易被激活,如不使用则新生突触萎缩而消失。

3.4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手段,可人为的、有目的的控制感觉输入,抑制或促进运动输出,而且,肢体活动可使相应皮层的血流量增加,这也给神经元的再生重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4早期康复的优越性

早期康复可以缩小神经坏死的范围,并激活早期即刻基因,因此康复治疗因该是越早越好。现代康复医学强调早期,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只注意抢救生命,忽略功能恢复,及认为康复对医院是后期工作,是可有可无的错误观点。对患者可以缩短治疗天数,节省治疗费用。对医院来说,可以增加病床周转率,让更多多的患者的到有效的治疗。更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为医院增加收益。

5脑卒中的康复医学角度分期及早期康复治疗

5.1从康复的角度划分,脑卒中分四个阶段,即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及步行期,对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使进行预后预测,对可能出现的功能异常,结合病情的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合并症减缓影响运动功能的痉挛、联合反应和代偿动作等因素,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随着病情的发展,按康复计划认真实施,大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5.2不同时期康复治疗的内容是不同的。

5.2.1卧床期:主要康复内容为体位改变,良肢位维持摆放即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防止褥疮发生,促进心肺功能,防止关节的肢体畸形,防止关节挛缩等作用。

5.2.2坐位期:主要康复内容为从卧位到坐位的适应性训练,坐位耐久性训练。可以促进脑脊液回流,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还可以诱发躯干肌肉的活动。

5.2.3离床期:训练内容包括基础训练、语言、认知功能训练、动作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这一阶段训练的目的是为步行训练打基础,要求达到能站立患肢负重、独立站立30分钟以上。

5.2.4步行期:训练内容包括原地步行跨步训练,平行棒内步行训练,辅助下步行训练、拄拐步行、步行应用动作训练及独立行走训练,能否步行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还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综合、灵活应用多种康复手段,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6总结

脑卒中患者康复愈后与康复开始时间有密切关系,同一状态的患者,康复开始时间越晚,康复效果越差,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最佳时间是发病后的三个月内。大量实践证明:中枢神经损伤后在三个月以内是自然恢复速度最快的阶段,一旦过了三个月,恢复速度减慢,因此,发病后三个月内是康复的“黄金时间”;另外,康复开始的时间越晚,其继发并发症越多,如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变形、直立性低血压,将直接影响康复预后。随着康复医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避免以后会影响康复进程合并症的发生和争取功能尽早改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鲍瑞雪,王志,张通.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6(9):332-334.

[2]方定华,陈小梅,李漪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39-43.

[3]缪鸿石,黄永禧等。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1854-1884.

[4]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