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

/ 2

细化解读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

翟群珂

河南郑州44中翟群珂

一.解读课程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在语文教学方面,应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为目的,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作为新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新课标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必修部分,对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作了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

①新课程标准注重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工具书,学会归纳积累文言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学会知识的迁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⑵新课标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重视。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期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领悟其中丰富内涵。

③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古文,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和人生观,为他们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墓定基础。例如:必修2第3单元的《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都是散文中的名篇,学习《兰亭集序》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又能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更能让学生从中体悟作者在其中所含的坦然地生死观。对《赤壁赋》的学习,借助主客问答,可让学生学会豁达乐观,轻物质重精神,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

二、联系并依据课程标准,具体解读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的学习,作如下要求,要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其中提到:阅读优秀作品,了解作品所涉及到的有关背景材料,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懂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为此,作为古代优秀散文的代表,必修2第3单元的这3篇文章,都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古代散文发展史高度审视这几篇文章,以便对本单元选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个完备的把握,故而在单元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相关背景知识,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3篇文章以写景记游为主,景中寓情含理。(《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风物特色的同时,抒发了作者达观超然的情怀。

2.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体悟《兰亭集序》《赤壁赋》骈散间行的文风。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多交流,表达自己学习时的独特体验。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角度,细化解读本单元各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鉴赏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作品的不同,从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以下各课的学习目标:

1、《兰亭集序》: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简介作者及“序”的文体特点

2.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理解思路,把握主旨,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学习其坦然的生死观。

2、《赤壁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了解“赋”文体特征,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舞、泣、侣、友、南、东、西”等词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1.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学习本文景、情、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品味本文用语巧妙,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

3.把握文章主旨,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鲜明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3、《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穷,观,道、文、名、明等实词和“其、焉、于”等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1.理解“志、力、物”的具体含义,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学习本文借记游抒发议论的写法和叙议结合的手法。理清思路,背诵2~3段。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深思慎取”和“尽吾志”的求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