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陶军

陶军(南阳市宛城区幼儿园河南南阳473000)

近年来,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幼教专家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将为幼儿进入小学及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做法。

1.创设良好、丰富的阅读环境

首先,要创设丰富的外部环境。我在教室开辟图书角,书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两边墙上挂上多幅挂图、自制大图书,供幼儿看书和集体阅读活动使用。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每月让幼儿自带图书进行读物更换。在教室里的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植物、动物,我们都用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一一对应,并把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其次,要创设轻松、愉悦、自由的阅读氛围,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给幼儿轻松感,以保持兴趣,图书架的制作,我们就考虑了孩子的高度,便于孩子自己拿放;图书投放时,教师把书分门别类,一叠一叠整齐的放好,每一本书都人手一册,便于支持小班幼儿喜欢拿同一本书的行为;阅读图书过程中,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个别的交换。最后,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小品、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出来。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2.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2.1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2鼓励阅读中的操作,发展幼儿的主体性;①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②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3.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3.1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3.2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3.3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内容,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幼儿理解的内容,他才会感兴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4.1带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对于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认真看书的则及时表扬。

4.2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A、教会幼儿如何取放图书。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看书架上摆好的图书,然后请幼儿练习取、放书,每次阅读活动都要求他们这样去做。为保持图书的整齐,还带领幼儿一起整理书架,将书按大小分类摆放。B、教会幼儿交换图书。用老师示范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交换意识和愿望,经常组织小朋友两个人两个人地交换图书,逐渐培养起他们互相商量、互相交换的好习惯。C、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我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粘好。我还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他们正确的看书坐姿。

4.3注重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通过多种途径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让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并随时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达到家园共育。

收稿日期:201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