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失眠患者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门诊失眠患者特征分析

冯蕾

冯蕾(宁波市康宁医院315201)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性别特征和心理特征。方法对门诊失眠症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并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失眠就诊人数明显多于男性,除人际关系和偏执外,SCL-90其余各因子分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女性更易主诉失眠,失眠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症状明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关键词】失眠症SCL-90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179-01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疾病,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我国失眠率高达10%~20%。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1]。因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正日益威胁人类健康。此外,不少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都有失眠症状。美国共病调查研究表明有75%的失眠者在一生中至少会共病其他一种精神障碍[2]。本研究旨在了解失眠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失眠的防治积累一些初步资料。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文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的失眠症患者,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理解量表条目的意义。符合条件患者共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平均44±10.4岁。对照组常模来自量表协作组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正常成人的结果分析。

1.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其个性特征和身心健康状况,个别文化过低的患者由主试读题目后患者自己选择。自评量表涉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采用5级评分法。计算机分析由上海神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量表分析系统自动进行,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t检验分析。

2.结果

表1门诊失眠患者与常模结果比较(X±S)

组别门诊失眠组全国常模P值

n=30n=1388

躯体化1.73±0.781.37±0.480.018

强迫2.01±0.781.62±0.580.010

人际关系1.63±0.631.65±0.510.857

抑郁1.86±0.781.5±0.590.017

焦虑1.82±0.801.39±0.430.006

敌对1.76±0.711.48±0.560.042

恐怖1.53±0.621.23±0.410.012

偏执1.54±0.601.43±0.570.329

精神病1.52±0.481.29±0.420.015

由表1可见,除人际关系、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失眠的性别差异问题存在一定争议,国外多导睡眠的研究并没有发现两性睡眠的差异,但其他大多数证据支持女性更易主诉失眠,存在更为明显的易感性。张斌等人曾于2007年做了一项有关失眠性别问题的文献荟萃分析,共选取国外及香港共29篇相关文章,均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且只有3篇文章的性别差异在95%置信区间内未达到显著差异。同时女性的失眠易感性在大型和高质量文献的荟萃分析中远高于小型和普通质量文献的荟萃分析,可见大样本、长时间、高质量的文献更支持女性的失眠易感性。在符合本文选取要求的对象中,女性人数亦明显多于男性,和大多数文献报道相一致。女性失眠的高易感性可能与女性更易抑郁、焦虑,以及其生理周期中的激素变化有关。

失眠可能是多种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也可以引起多种心理卫生症状。经常失眠者常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并能泛化为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本次研究中,患者除人际关系和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均升高明显(p<0.05)。患者感觉痛苦,不断给自己一个信息反馈:我失眠了。久而久之,这个念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上床后总是纠缠于今晚会不会再失眠,又会产生焦虑从而进一步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药物治疗的同时,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也必不可少。门诊护士可以从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环境、合理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习惯、有效的放松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宣教,帮助患者建立睡眠-觉醒节律,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玮失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8,37:730.

[2]游国雄失眠和睡眠障碍疾病[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