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探究

闵君

海城市水务局镇区水利服务总站东四水利站辽宁海城114200

摘要: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推行;河长制;探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龙头作用,把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都调动起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全社会保护河湖的意识明显增强,每条河流基本明确了责任主体,初步实现了有人管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予以重视和解决。

一、基本情况

海城市东四管理区位于海城市区西部,海城河下游右岸。全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万人。境内河流1条即海城河,海城河是太子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海城市孤山镇瓦子沟兄弟山,流经析木、牌楼、八里、响堂、海州、验军、西柳、东四等镇区,于牛庄的西小姐庙注入太子河。海城河全长91.8公里,流域面积1344平方公里,其中海城河东四管理区段过境长度达15公里,流经东四管理区6个行政村。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将河道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河长制是治河的一把“金钥匙”,如何卓有成效的推进河长制工作,是需要我们基层水利工作者加以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二、存在问题

河长制是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河流湖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河湖管理保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对保障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完善水治理体系的有效举措,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1、思想认识和责任落实未全面到位

各级各部门对河湖治理高度重视,认真履职尽责全面推行河长制,少数地区对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认识还不深刻,对河长制的意义理解不透彻,对河长制任务掌握不够全面,部门职责不明确、协同配合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对工作推进缺乏总体考虑,层层抓落实特别是基层工作推进力度尚显不足,部分河长尚未真正巡河履职,有的工作进度与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目标任务落实细化实化不够

一些地区的工作方案缺乏对河湖基本情况、突出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眉毛胡子一把抓,任务细化、目标具体化不够充分。

3、水源保护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多

一是必须关注工业污染,也就是要解决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排放,但也有些企业对此重视不够,超标排放。二是打击偷排。偷排问题在有些地方比较严重,白天正常生产,晚上偷偷超标排放。三是要解决农村面源的污染。农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的污染,农村的污水大多是向河流直接排放的,垃圾处理跟不上也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四是必须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4、河长制运行面临人力财力瓶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而治水涉及的河湖库塘量多面广、位置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单靠政府自身力量难以满足复杂的治水形势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

5、缺乏长期稳定的河长队伍

现有河长大多为行政体制内人员和村两委干部,各级河长将随着换届、换岗而调整,对持续保持河长制正常运行、形成长效管护机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河长工作交接、新河长业务培训、河长制标识牌更新等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对策建议

坚定不移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生态战略,严格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深入实施“河长制”,按照“统一部署、分线负责,属地实施、长效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洁净水系环境。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对各级河流设置河段长和河片长,并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制定主要河渠“管、治、保”三位一体防控机制,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齐抓共管制度,实行一河一策,解决好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河湖管理保护涉及水利、环保、发改、财政、国土、交通、住建、农业等多个部门,涉及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区域,需要在河长制的平台上,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合作,转变过去“多龙治水”的做法,由河长牵头,统筹各部门力量,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协作机制,实行综合治理。

2、加强重点行业整治力度

在整治过程中特别要把握好几个重点方面:一是重点行业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转型提升一批的思路,加大印染、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以及“四无”企业的整治力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减排增效;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对畜禽排泄物、肥水养殖、病死动物等农业面源污染采取无害化处理,通过创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三是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整治。广大农村普遍缺乏完善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上村民大多环境意识薄弱,必须通过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基本环保设施,鼓励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让农村真正成为干净、卫生、整洁的美丽家园。

3、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拓宽群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流氛围,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及公示栏等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流岸边显著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4、加强综合执法力度

为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共同维护河湖良好秩序。

5、开展巡查治理

落实镇村级河段长巡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及时解决河渠等的水环境治理及日常管护、堤坝安全等问题,并强化考核问责,以问题为导向,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结束语

河长制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各级党政一把手到水生态保护的具体责任者,围绕"河长领治、源头主治、系统整治、依法严治、社会共治"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在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湖治理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知,加强业界间及区域间的交流,推广创新技术成果、探讨河长制与水环境治理成功案例与经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发挥科学治水的关键作用,确保河长制落地生根、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