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缪传安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518000

摘要:所谓的转换层是指在建筑物内的不同层面之间,为了衔接上下部不同承力结构和设施构造变化而建设的一个过渡层面,是高层建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转换层的质量对于整体建筑质量的影响甚重。为此,这就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结构转换层概述

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

1.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1.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1.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重点

转换层通过采用不同的类型,可以扩展楼层内的空间,使得空间更大,更宽敞、明亮。因为人们对大空间的这种需求,所以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建筑转换层施工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初期,从建筑结构承重荷载、施工时材料堆载着重考虑支撑体系。

2.2从施工中钢筋的使用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3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温度掌控的要求极高,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所以要求施工前期进行预控、策划,施工中通过平行检查、巡视、旁站等手段,严格控制、提升转换梁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规定的要求,结构安全满足设计理念。

3.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1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55.3m,在该工程三层楼面(14.37m)为结构转换层,转换层结构高4.8m,转换层柱、墙、梁、板强度等级为C45,混凝土工程量约为2300m。转换层下部有商场2层,层高分别为4.8m、4.5m、3.9m。

3.2支模体系

3.2.1转换层纵横交叉梁较多(最大跨度梁长8100mm,最大截面为600×1700mm),梁底标高不一,支模前应作好梁坐标定位和标高控制标志。

3.2.2转换层大梁底增设八字形斜撑,将大梁自重的重力分解传到钢筋混凝土柱根部和柱体,八字形斜撑排距与梁宽立杆排距相同,间距同立杆纵距,斜撑与立杆或大横杆交叉点必须设置横向小横杆,小横杆应设在斜撑之下。

3.2.3梁底支撑钢管立杆顶端采用顶托,支撑立杆无对接,梁支撑立杆根部铺设6米长18#@600分布工字钢,使结构板受力达到均匀传递至下层梁。

3.2.4为防止由于自重产生下沉,主梁、次梁、板在中心位置必须起1%的拱。

3.2.5模板的支撑系统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认可后方能搭设,支撑系统搭设完毕,必须由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能浇注混凝土。

3.3钢筋安装

3.3.1模板支撑体系及底模铺设完成后开始大梁钢筋安装,钢筋绑扎完成、钢筋骨架就位后封闭梁侧模及梁柱节点柱侧模,梁侧模采用包底模形式。

3.3.2钢筋安装前,在板面搭设钢管搁架,搁架立杆支撑在梁两侧楼板模板上,立杆底部垫设木方。考虑到大梁高度较高,为便于操作,钢筋骨架按照抬高1200mm的位置安装,并由此确定搁架横杆的高度,在横杆上边搭设纵向钢管,同时按照立杆间距挂设相应数量的箍筋。由于大梁箍筋肢数较多,各肢应与主箍绑扎牢固(间隔10个箍筋,绑扎点采用点焊加固),并确保各肢的宽度及相互之间的间距准确,以保证纵筋能够顺利穿入。

3.3.3利用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在最下排底部纵筋高度位置设置横杆,间距1.5m,以用于支撑骨架重量,接着分层穿入、绑扎下部纵筋,在各层下部纵筋之间间隔1.5m再采用短钢筋相互焊接,以免钢筋错位,影响混凝土浇筑。在调整箍筋间距后与底筋绑扎(部分位置以点焊加强)。

3.3.4分层绑扎腰筋、附加腰筋、拉结筋直至抗剪钢板顶面高度。安装梁纵筋要注意梁与梁之间的协调,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此时钢筋骨架基本形成,拆除板面搁架。利用塔吊吊装抗剪钢板就位,在钢板底部设置临时钢管固定,待钢板与拉结筋焊接后拆除。

3.3.5分层绑扎抗剪钢板上部的腰筋、附加腰筋、拉结筋,再分层绑扎上部纵筋,方法如前所述。同时安装梁底保护层垫块,垫块采用M15砂浆制作,并确保龄期,以免压碎。

3.3.6分批拆除钢筋骨架支撑钢管,同时在板面沿梁横向设置钢管,使钢筋骨架一点点下降就位,并协调好纵横交叉梁的关系。当钢筋骨架就位后,绑扎、焊接柱节点开口箍,设置上部楼层墙柱插筋,并在梁腰筋上安装梁层保护层垫块,最后清理垃圾,封闭梁柱侧模。

3.4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在转换梁施工中不仅要考虑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引起的干缩裂缝,还必须控制混凝土因为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温度裂缝,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该工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4.1混凝土内掺水泥用量10%的UEAH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凝结时的收缩。

3.4.2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减水剂和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3.4.3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在满足泵送的基础上尽量用小值,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60mm。

3.4.4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相交的核心区混11.5h后并在初凝前,用直径为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楼板混凝土表面应抹光压实,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而收缩裂缝。

3.4.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温期为五天,第一至第三天,每2小时一次,第四天至第五天,上午、下午各测一次;若情况有异应加强观察。

3.4.6测温时先在钢管内灌满煤油或其它导热系数较高的液体,待数分钟以后再将温度计插入液体内测温,测温的读数必须准确无误,真实有效的反映混凝土水化热和强度的及时增长过程。保证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差控制在25℃内,根据测温提供的数据及时采取措施,做到信息化管理。

3.4.7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楼面密铺麻袋,保持湿润。并应重点注意大梁侧模的保水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定时浇水养护,每天至少浇水5次,每次浇水必须浇足,浇到位。大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d内禁止拆侧模,3d后拆除侧模,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养护14d。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转换层施工技术,较好地平衡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各项目标,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而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使用对于转换层的建设质量乃至整体结构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意义也越发的突出。为此,要不断发展和创新转换层技术,结合实际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良。

参考文献:

[1]王松波.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6.

[2]张明.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J].门窗.2015.

[3]牛胜利,孙国平.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