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行动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心动行动互动

徐荣海

——让小学语文教学在“动”中催生精彩

徐荣海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中心小学22452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心”动——开启心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

1.精彩导入,引学生入境。万事开头难,开头最精彩!这里说的精彩导入并不是花哨而没有实用的导入,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导入,让笔者一一说来。

(1)动感图片。我在教学《白鹭》一课时,首先出示白鹭觅食时、高飞时的生动课件,由于蓝天白云绿草的衬托,白鹭更显得婀娜多姿。学生不由惊叫:“好美!”我趁热打铁:“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这么美的文字表述出来吗?郭沫若先生就可以做到,想一睹为快吗?”学生兴趣盎然……

(2)话“眼睛”。“话”就是问话;“眼睛”就是每一课的题目。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最绝的是画眼睛,可见眼睛的重要性。《山谷中的谜底》一课就可以话“眼睛”。课文伊始,我亮出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有的说课文里讲的故事地点是在山谷,山谷中肯定有个谜……我紧追不舍:“看到课题你还想问些什么?”这一下学生的话就多了:山谷在哪?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怎么发现的?……面对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学生真是忙得不亦乐乎。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让学生做。”

(3)历史事件。在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恶行,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讲我八路军抗日的决心,讲我人民军队的仁爱……然后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家请看课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2.朴实教程,让学生入境。在平时教学过程不可能总像公开课那样华丽精彩,应该是真实的,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三者之间应该是和谐的、自然的、真实的。学生情绪是随着文本的情绪而起伏,教师的情绪又是跟着学生的情绪走的。课堂内要有一种情绪化的节奏美,要有学生的一次次心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中,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

二、“行”动——播种行为,让学生在习惯中学

心动才会有行动,行动要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学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1.自学习惯。上课之前,学生要有一个系统的自学计划:通读——解决生字词——课后疑难——再读——品味人物……并把自己的见解记录在文本旁。课后,学生要回味课文,让字词句的意思及人物的形象再现脑中。这些过程,看似简单,却是个实实在在“动”的过程:眼到、手到、脑到、心到。

2.敢想敢问的习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问号,那么在学完课后,如果还不理解,就得敢问,向老师问,向同学问,向家长问,甚至向网络问。问的过程就是难得的“行”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参与合作的习惯。这个习惯是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孤军奋战的片面性。“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成就。”在课堂上的讨论、实验操作、问答,在课外的小组检查、监督工作,都离不开合作。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学生就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性格,有了这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命运不可收获?

三、互动——放飞心灵,让学生在探究中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相长、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

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在识字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组词记忆生字,还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等多种方法,在学生记住生字的同时,提高了他们探索意识,发展了个性,发挥了创造力。

其次是,合作不仅指生生之间,也有师与生、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之间通过分工、交流,互为资源地进行学习。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共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合作与交流的技巧,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服务,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信念,让我们在漫长的课改路上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动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