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医学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中职院校医学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方法

陈昆云

◆陈昆云文山州卫生学校云南文山州663000

摘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是医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的奠基之石和必经之路。在多年教学中发现,中职医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学习这门学科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总结中职医学院校教学模式,浅谈对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医学院校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方法浅谈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医疗实践中对疾病确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涉及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检验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旨在为临床提供感染病原学依据及药物使用指导,是一门专业性强,集理论、实践、经验于一体的课程。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生物学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职医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学历水平偏低,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对学习的兴趣偏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1]。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就需要有特殊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他们熟悉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现笔者以细菌学为例浅谈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方法。

一、细菌学教学的主要原则

根据医学中职医学院校教学特点,在细菌学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量满足医学临床实践。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尽量多安排一些操作性强、接近医学临床实际又突出专业特点的教学。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中职医学生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既“能做”又“会做”,继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三是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定性后定点。先教授细菌学的总论,让学生对各个细菌学的形态结构、细菌学的生理特点、细菌学的致病性等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教授细菌学的各论,让学生逐步对各个细菌学特性的掌握。

二、细菌学教学的实施措施

1.坚持中职特色,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强调以能力为本及以就业为导向。

2.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2]。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智力方面的提升。

3.结合微生物学专业中细菌学特色,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内容纷杂、知识量大、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细菌学的理论基础下学好细菌学的技能和操作。建立—个有效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细菌学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对细菌学技能操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整合与优化细菌学教学的计划和内容。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细菌学实验室呈现两极分化,一是由大量先进仪器组建的综合性实验室,注重自动化、微量化,强调新检测项目和方法的开展;一是快速简便的床边检测,直接面向社区和人群。而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中内容比较笼统存在“大而全”等问题,且严重滞后于临床。在与就业需求接轨的条件下,应根据目前医学细菌学检验岗位的需求,淘汰旧内容,充实新知识、新技能及检验资格考试内容到教学中,做到以课本为主,又不完全依赖课本,灵活调整教材章节,缩短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5.加强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为使细菌学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能正常进行,针对文山州卫生学校实验室部分实验无能力完成的情况,联系学校附属医院及其他医院,让学生去医院见习,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6.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细菌学实验的准备和预实验等过程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细菌学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即参与实验前实验标本的采集、培养基的配制等准备工作,细菌学实验中对细菌的初培养、纯培养及鉴定及药敏等实验,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增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联系。例如细菌学实验“肠道杆菌的检查”这一部分中,在此实验之前,教师不妨先复习免疫学中“凝集反应”章节,然后结合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的“埃希氏菌属”章节进一步阐述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周鞭毛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可根据O抗原和H抗原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型。这样循序渐进地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加深对本次实验课的认识。

2.开展综合性实验。我们把一些独立的实验合并成一个大实验,如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或者粪便等进行肠道菌鉴定,这样将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菌属合并鉴定。以练带学,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陈群李国明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219-220。

[2]方增泉高校教学改革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