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刘彪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声像并茂、时空统一的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像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但是随着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图文声像信息充斥着课堂,有些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不伦不类的综合课,失去了音乐教学的目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探讨与反思。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本文认为:坚持学科本位,音乐课堂的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音乐教学服务,绿叶充满蓬勃生机,是为了衬托鲜花更好地开放,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讲乐谱时,传统模式是把谱子写在黑板上,钢琴演奏,大概的范唱,学生在听课时只是看看谱例,感受不到谱例的音响效果。如果利用音乐软件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让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歌授课方式是单一刻板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歌曲教学增色不少,变枯燥的教歌为生动与形象的歌唱,学生很自然、轻松的就被吸引到教师所创设的氛围中,被歌曲意境感染,拉进了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情感得到释放,思想得到升华,真正领会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欣赏课上,学生要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曲式和体裁等诸多的知识,其中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与听觉联系最为密切,它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转化为听觉,反映在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上,要求学生掌握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很枯燥。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搜集一些与乐曲有关的背景资料做成音乐课件,比如欣赏《长江之歌》,可以做成以下几个板块:截取《话说长江》片段简介长江,《长江之歌》作者简介,殷秀梅的演唱视频,谱例(包括利用FLASH做的旋律线),介绍长江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江雄伟壮阔的景象,就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恰当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多媒体,积极引导和整合音乐课堂的视听要素,多种媒体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和增强信息的记忆率。传统教学使用的黑板、粉笔会占用很多时间,教师课前备课做好课件,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节约了时间,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音乐集视听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于一体,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丰富音乐课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者互动起来,能使学生的领会更快,更深刻。使用多媒体演示,直观明了,动作规范,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易学易懂。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了学生的可塑造性和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究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位置的互换,促进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从“听会”变为“会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审美感知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恰当地运用信多媒体息技术可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教学实践中,把各种题材内容相近相似的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把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视听,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像美。情境教学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比如欣赏《流水》,利用准备好的自然界溪流声创设情境来欣赏乐曲,有助于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从中获得审美感知。欣赏少数民族歌舞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多媒体的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一、多媒体资源的大量使用,淡化了学科本位指导思想

注重学科综合是新课程十大理念之一,由于多媒体的海量信息,使学科综合变得更加容易起来,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综合就使音乐课上的走了味,上成了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等等,淡化了学科本位指导思想。上课注重生动活泼,注重图文并茂,而常常忽略了音乐学习的内容。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过多地讲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利用多媒体放映大量抗战题材的影片,而到了欣赏音乐的时候,已经快要下课了,这节课成了历史课。在上非洲音乐的时候,下载了大量非洲风土人情介绍,上成了地理课。也许很多教师上课首先会想到如何准备课件和师生互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偏偏忘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激发音乐的兴趣,很多情况下我们激发的不是音乐的兴趣,课堂上进行了很多比较花哨的活动,可实际上激发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兴趣,并不能够长远地延伸学生对音乐的兴趣。①对音乐的兴趣就是要通过熟悉音乐才能产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熟悉音乐,又谈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呢?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利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淹没了教师的课堂,甚至淹没了新课改。很多教师认为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一堂出色的音乐课,然而,多媒体的作用毕竟只是用来辅助音乐教学,如果盲目依赖于多媒体,不论什么类型、内容的课,不管有无必要都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到底是音乐课还是信息技术课?比如教师运用语言可以达到的效果,却设计成多媒体文字;教师能够现场进行的范唱却要录制成光盘在电脑中播放;课本上清晰的谱例却扫要描制成课件,如此等等,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潮流。这种过度依赖和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很容易从积极走向消极的一面。如果一节音乐课,教师既不范唱也不弹琴伴奏,只是操作多媒体课件,从歌曲的演唱到舞蹈的欣赏包括老师的提问,甚至对学生的夸赞都被电脑代替了,音乐教师还能做些什么?这将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既定的流程上,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之中,学生只能被动而机械地接受事先设置好的一幅幅画面,成了多媒体的奴隶。多媒体割裂了音乐课堂中所特有的情感纽带,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那种制作花哨、只图表面热闹的课件,忽视了对音乐内涵和学习者的双重关注,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力,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也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坚持学科本位,不可喧宾夺主

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立体化。相对过去单一的音乐课模式,音乐教学活动层次感更清晰、容量更大、环节更紧凑,教学内容更多元化。如若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合理使用多媒体,无可厚非。既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不能忘了多媒体的身份,如将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做成动画,甚至课堂提问都做成字幕配在画面上,也不管是否科学、合理、实效,牵强附会地使用,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时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正常思维。一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一味强调多媒体,而忽略了课的本身,已经没有了音乐性,多媒体已由“助手”越位成了“主教”,喧宾夺主,虚化了音乐教学。这样的音乐教学,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上,无非用用电脑,何来学科整合,也就失去了整合的真实意义。比如在上《广陵散》时,古琴的演奏技巧以及有关古代的琴棋书画文化,教师用语言提到就行,没有必要做成课件。音乐学科与多媒体之间,在整合时定位的好,则是一堂以音乐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整合课,音乐还是本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音乐性为主线,多媒体是为音乐而服务的,坚持学科本位不能忘。

二、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要有机整合,促成师生共同体验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教师该范唱还要范唱,该范奏还要范奏,该出手时就出手。多媒体静止的文字不能与教师的那些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相媲美。教师优美动听的歌声、轻盈的舞姿有时更能够激麦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感情。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然教师只是计算机的操作员而已,也体现不出音乐教师的专业性。长此以往,学生的音准能力、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势必受到影响,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也会荒废。在引导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

3.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②。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盲目使用多媒体,丢弃传统、不顾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前卫的做法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我们教师应时时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使音乐课堂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要脱去那层好看却不中用的华丽外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才能符合当前教育新潮流,才能让音乐教育之花更加娇艳地开放。

参考文献

①《听课随感吴斌主编在“名师大讲堂”活动中的讲话》,《中国音乐教育》2007.3,8

②《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2002

作者简介:刘彪(1969--)中学高级教师,六安一中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