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文本细读及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乌塔》文本细读及教学策略

江剑锋

江西省乐平市涌山东岗小学333300

一、文本细读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乌塔》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文本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感受乌塔的特点、乌塔的理念和乌塔的精神。

1.在对比中展现乌塔的性格特点

(1)乌塔和“我”比,我的表现:

①“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②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乌塔的表现: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张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2)乌塔和中国孩子比,中国的孩子: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更不会让孩子挣钱和独自旅游。乌塔: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安排日程,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自己挣旅行的费用及自己独自旅行。

2.在描写中展现乌塔的性格特点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这段话表明: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的实例,说明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的话语不多,但是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特别是她只有14岁就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能切中要害,这充分说明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

二、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漱、惬、码、驳、逻、辑,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5)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2.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课前搜集

搜集欧洲的地理资料及欧洲的教育介绍。

4.教学流程

(1)认识乌塔。板书课题:《乌塔》。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的名字,她才14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2)走近乌塔。学生自主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学习生字、新词。思考: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了你?

(3)走进乌塔。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①预设。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好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名片。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②预设。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这三年,乌塔准备__,准备__,准备__,这三年她阅读__,阅读__,阅读__,为的就是这次旅行!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③预设。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为了挣旅费,她还去__,还去__,还去__。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4)对比乌塔。对比一:什么是宝贝?预设: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他们一个人出远门。思考:中国的“宝贝”应不应该一个人出门?对比二:什么是快乐?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思考:有电视和图书就快乐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5)赞美“乌塔”。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代表!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语言和思想上。预设一: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小结:爱孩子与单独出门不矛盾,应给孩子独立自主意识(乌塔意识)。预设二:先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小结: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赞美:乌塔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6)学习“乌塔”。虚拟一次旅行,写出自己的旅行准备及感想。

板书设计:

27、乌塔

对比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学习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