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论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

王雅

湖南农业大学410128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各种气象灾害对当前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以及其区域分布进行介绍,并对其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分析,最终根据我国当前农业的生产情况和基本国情提出相对应的合理化减灾对策,以期为我国的气象灾害减灾事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减灾;对策

引言

农业对于气象灾害的抵抗力很低,随着当今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了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为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很大,并且地形种类繁多,同时人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一旦遭遇气象灾害,将对我国的农业资源造成沉重的打击。

1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我国当前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气候变暖、地形的复杂性、地域的辽阔性等。其中,温室效应是我国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提高了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另外,由于我国地形种类繁多,地形复杂,致使我国的气象灾害呈现出多样化。最后,我国地域辽阔,使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变广。而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常常导致农作物的大量减产,让我国的农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2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区域分布

中国处于气象灾害多发的东亚季风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根据不同的区域分布呈现多样化。

2.1旱灾

旱灾分布广泛,遍布我国的各地。其中江南、长江流域等伏旱现象比较多,而北方的春旱灾害较严重,对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都有影响。长期干旱使得农作物难以补充水分,导致农作物干枯最终死亡,减产严重。

2.2低温冷害

2.2.1倒春寒

多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对小麦、水稻、高粱等农作物影响较大,致使农作物延长其生育期,易烂芽、烂种。

2.2.2夏季低温

内蒙古、东北三省、河北以及宁夏等省份易发生,对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有影响,常导致其不育、不结实。

2.2.3秋季低温

华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易发生,对水稻影响大,导致作物受精、授粉受到阻碍,降低了结实率。

2.2.4冬季寒灾

华南地区易发生,对荔枝、香蕉、芒果等亚热带经济农作物影响大,常导致果树被冻伤甚至冻死,降低产品质量和产量。

2.3霜冻

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西北地区等易发生,对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和棉花等作物影响较大,导致作物内水分冰晶化,使得植株细胞严重脱水,最终死亡[1]。

2.4冰雹

遍布我国各地,其中祁连山区、青藏高原受灾较严重,对夏秋的作物影响大,大棚、温室等设施常常被冰雹砸坏,最终砸伤农作物,导致大量减产。

2.5冻害

华北、华东、西北和中南地区多发,对油菜、小麦、柑橘、葡萄及油茶等作物影响大,常导致作物冰冻甚至冻死。

2.6洪涝

东北、华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受灾严重,对油菜、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影响大,导致土壤中的毒害物质侵袭作物根茎,最终严重减产。

2.7水稻高温催熟

华南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受灾多,影响水稻生长,常导致结实率以及粒重的降低。

2.8干热风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陕西、甘肃、新疆以及安徽等省份受灾严重,严重影响小麦的生产,导致作物失水严重最终枯死。

3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对策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范围很广,对农业生产和农户的经济效益威胁严重,为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构建减灾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对于当地的农作物习性、气候变化规律都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做到有效减灾,从而保障农户的利益,促进国家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3.1完善灾害预警系统

当今我国农村逐步进入现代化建设进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中的防灾减灾需求也日益强烈。我国的相关气象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气象灾害预报的精准度,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气象观测设施的操作技术。同时利用先进气象卫星的信息系统对气候的变化数据等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对气象灾害做出准确预判。另外,气象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应该加大农业气象服务的宣传力度,落实对于众多农户进行指导和理论科普讲座,使其了解到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重要作用,并与之共同建立现代化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减灾预警机制以及气象观测体系,从根本上减少气象灾害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

3.2构建相应防御以及监测体系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妥善的预防将会为农业整体的减灾工作降低难度,如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这要求政府相关的每个部门都要通力合作,明确分工,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特色单独或者结合采取相对应的防御措施。

例如,对于干旱的预防,首先要进行精确度高的长期监测,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找出灾害发生的自然规律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其中,对于西北的干旱地区可以将集水技术与抑蒸技术结合运用,配套当地现有技术,组成综合性的防御体系。而华北地区为了提高农作物对于水分的利用率,可以采用土壤的保墒增墒抗旱技术等。

另外,对于不同区域农作物影响相似的气象灾害,也要采用适合当地的相应技术。比如,对农作物的低温灾害预防,其中北方小麦的冻害预防可以通过结合筛选优质抗寒麦种、冬季保墒技术、采用先进助长等制剂的使用技术等,逐步将其搭配,形成相对完善的寒灾防御机制。

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区域分布的自然灾害采用宏观整体的防控,并启用相对应的科学应急预案,不仅能有效减灾防灾,也会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推动气象灾害保险发展

在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完善各项预警、监测和防御机制的同时,为了在根本上降低农户对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担心程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推动气象灾害保险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自愿参保率,进一步减少发生气象灾害时候农户的经济损失,分担政府减灾压力的同时,将气象灾害为我国农业经济造成的损失降低[2]。

结论

综上所述,政府相关各部门必须重视气象灾害为我国农业带来的威胁,各级工作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共同健全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体系,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欢.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1):74+77.

[2]吴昱璇.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区域分布与减灾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2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