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瓶颈及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瓶颈及策略研究

张佑伏

湖南湘沙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定重点包括有历史文化街区,在街区内,错落有致的院子、蜿蜒曲折的空间、古老厚重的街巷以及历史悠久的木构建筑等,是保护历史格局以及传统风貌地物质的基础。然而,我国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却缺少专门的市政工程技术规范,各个地区在实施市政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时,都是以“指令性”为主,使得市政工程技术规范在适应性和灵活性上有着不小的缺陷。文章就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瓶颈进行探讨,并提出策略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完善。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瓶颈;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虽有着错落有致的院子、蜿蜒曲折的空间、古老厚重的街巷,是必须要进行保护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工程技术规范却难以达到其要求,例如交通、消防、管线综合等。所以各地区对历史文化街进行保护和规划时,难免会遇到工程技术规范的“瓶颈”,不仅是文化街的地上宽度难以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地下也无法满足市政管线综合规范,所以,当历史文化街无法达到人们现代生活要求时,不少地方就会借着规范条例来对历史文化街进行改造,例如将历史文化街的房屋拆掉以此来扩展道路,使得市政的设施建设有所加强,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还能缓解交通压力,但却难以保证历史文化街的历史格局以及传统风貌,更甚至有人打着满足现行市政技术规范的旗号,做着房地产开发的事,对历史文化街进行大肆改造。所以,只有对规范的“瓶颈”进行突破,才能够让历史文化街生存下来。

1.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1现行的技术规范更新缓慢,以指令性为主的缺陷

尽管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相对应的规范编制却存在着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并且许多地区只对于条条框框进行严格规范,使得将其落实到实际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导致许多地区在历史文化街的保护规范过程中,过于依赖“削足适履”来套用现行的指令性城市建设规范指标,忽视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的整体性,使得各个地区的景观日渐趋同,既不利于本地特色风貌展现,也使得历史文化街区同质化现象区域明显[1]。在规划本身的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在降低的同时,还带来历史文化记忆的流失,往日象征地域历史特征的历史街区文脉正在逐渐消失。而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范》中的条文略带矛盾,从中不难发现,该规范虽然认识到现有规范的不适应性,但还是难以对现行的法规及规范体制上的约束进行突破,当然,这并不是规范编制自身问题[2]。在对历史文化街的国家技术标准相适应时,如果不能快速的更新法律法规体系中更高级别的国家法律来进行相应的条文支撑,许多地区就很难作出一系列的技术规范规定,例如《城市道路交通归还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等,即使作出了这样的规定也难以有太多的约束力。

1.2没有专门的技术规范能够兼顾保护和发展需求

现阶段,我国只在1984年《古建筑消防管理规范》中有对历史建筑以及街区消防做出过专门的规定,除此之外,历史文化街便长期缺乏特殊性的市政法规及标准,使得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措施中,没有一个能与历史街区保护目标相协调的特殊政策[3]。历史街区作为活态文化遗产,无论居住者使用者、功能业态,还是利用过程中建构筑物自身都是活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区在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历史街区的原住民的保护。环境的破坏也导致许多街区原住民不得不离开老街,人口流失造成老街的空心化,不仅使得老街建筑等遗产遭到破坏,同时也丧失了滋养传统民风市井的土壤。有些街区缺乏人气与活力,成为冷冰冰的陈列馆[4]。

1.3历史文化街缺乏性能化规范和适度差异原则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是不能够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市政基础建设现代化,也不是不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只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或者缺少某种成熟的技术来满足市政规范条文的要求。所以,规范应当是有着性能化的规范,也就是目前阶段可综合运用的技术以及管理上任何可能的手段来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5]。时代在进步,技术也随着发展,每天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只有能够达到同样的性能,皆可以视作是符合规定。这实际上是让设计人员将重点放在特定的工作对象上,并且支持任何既有的、研发的、现代的、传统的、管理的、技术的综合创新措施,使得结构、消防等建筑规范能够取得突破[6]。

2.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工程技术规范对策

2.1修旧如旧,保护性创新

在城市化进程中,想要历史街区原有的格局场景和市政工程技术规范相融洽,就要充分了解原有建筑、空间格局、历史文化,需要从多方面获取信息来源,如历史文献、历史照片,实地走访并听取专家、传统民俗继承人和当地民众的意见建议,形成系统科学的改造方案。对于新建仿古建筑和配套景观,要从设计风格、建筑材料的使用、立面色彩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多次实际论证,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原有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7]。在街区的改造中,设计上可以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充分考虑实施性,平衡商业店面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建筑为背景,人的活动作为主体,从而呈现出来是充满生机的街面。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市民生活的聚集地带,贴近人们的生活,具有明显的市井气息。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属性与价值体现,要充分注重民情、采纳民意,最大程度使其成为人们城市生活与情感的体现。街道中应该能提供一些可供停留的设施或空间,使得线性空间被点状空间打断。在老街的改造过程中可以考虑在整条街道穿插几处公共空间,使街道空间伸缩有致。

2.2对历史文化街规范管理措施进行加强

我国对于历史文化街应当制定兼顾保护和发展需求的专门性能技术规范和条款,对目前各个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完善,使得在对历史文化街实施市政工程技术时能够相互统一。历史文化街涉及的领域有很多,例如文物、消防、交通、规划、市政、建筑等,任何想要全部进行修订统一的话,周期比较长,因此在当前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先将《城市规划法》、《建筑法》、《文物保护法》中相关的法律赋权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此来作为历史文化街的相关法律依旧,通过该条例来明确历史文化街的保护规范,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为准,并且经过相关部门或程序同意后,能够不受其它技术规范的限制,来给予历史文化街建设适应性技术规范的法律体系支撑[8]。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对于历史文化街的保护以及开放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应该强化对城市历史文化街的保护工作,使得城市历史文化信息能够更好的传承,所以既科学又合理的相关措施对文化街进行开发和改造是很有必要的,使其不仅能够拥有现代化的特点,又能够保持历史文化的风貌。

参考文献

[1]麻冰冰.城市修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研究——以登封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6):116-119.

[2]傅红昊.浅议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J].建筑与文化,2019(06):204-205.

[3]阳建强.科学保护利用历史街区[N].中国建设报,2019-06-13(006).

[4]张广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须有正确价值观[N].中国建设报,2019-06-13(007).

[5]彭丽文.基于文旅融合的绍兴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规划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0):67-69.

[6]胡娟.历史文化名城法律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19(03):33-43.

[7]冯思豫,徐嘉辉.可持续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排水造型设计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6):122-126.

[8]梁楠.探究基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调研思路和基本方法[J].黑河学院学报,2019(05):163-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