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

姚汶妤

姚汶妤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20例母乳性黄疸早期新生儿,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110),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母乳性黄疸早期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黄疸指数,加快黄疸消失速度,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护理;临床效果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多数产妇母乳喂养意识不断提高,母乳性黄疸黄疸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随着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黄疸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乳喂养后4~7d可出现黄疸,15~30d达到高峰,虽本病预后良好,但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听力、智力、肾脏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其健康发育。因此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我院针对近两年收治的220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均为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男性121例,女性99例,出生时间4~30d,平均(10.23±5.32)d;皮肤出现黄疸时间为4~8d,平均(5.45±0.34)d;黄疸指数7.32~11.29,平均(9.08±2.14)。结合临床症状,经血生化检查,全部患儿均符合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2]。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本组22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临床可比意义较大。本组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宣教、合理喂养、病房日常消毒等。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1)针对早期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可增加喂养次数,减少哺乳量,指导产妇正确采用吸奶嘴吸出母乳,放于奶瓶中,并将奶瓶放置60℃的温水中浸泡20~30min。在喂奶间隔过程中,给予新生儿10%葡萄糖20ml,每日5~6次;(2)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保持室温28℃以上,相对湿度为60%~65%,并给予患儿一定的抚触。护理人员洗净双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佩戴首饰,不留指甲,保持手心温暖,选择合适的润肤油,喂奶后30min可进行抚触,对新生儿头部、胸部、四肢、腹部、背部等进行有序、有规律抚触,腹部抚触时间可延长,左边放于右下腹,右手进行抚触,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抚触,促进胃肠蠕动。每次10~15min,每日2次,持续5d。(3)指导家属正确进行新生儿沐浴,并由专业护士指导新生儿游泳,室温保持在26~28℃,水温保持在37~40℃,游泳前新生儿脐部采用防水护脐贴,颈部佩戴游泳圈,时间为10~20min[3]。(4)健康教育。加强产妇、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黄疸发生的具体原因、新生儿沐浴方法、育儿知识、产妇营养干预等,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增加泌乳量。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于干预前、干预后对其黄疸指数进行测定[4]。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产妇或家属填写,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基本满意,70分以下者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研究数据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在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通过(`x±s)和(n%)分别描述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和独立样本经x?与t检验,在P<0.05时,可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黄疸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黄疸指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黄疸改善情况

3讨论

母乳是婴儿成长最安全、自然、营养的食物,含有婴儿生长需要的抗体和营养物质,母乳喂养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促进母亲与新生儿感情交流。由于母乳中含有大量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5],可导致生理性黄疸的出现;由于新生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对β-葡萄糖醛酸苷酶无法有效吸收,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进而出现母乳性黄疸,导致黄疸病情加重,甚至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重要器官组织造成影响。近年来,产妇母婴喂养率不断增高,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信心,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加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向产妇和家属介绍母乳喂养重要性、黄疸发生的具体原因等,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产妇早喂养,为新生儿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促进胎粪排出,缩短胆红素滞留时间。护理人员可指导产妇增加喂养次数,减少喂养量,有利于促进胎儿有效吸收,在喂奶期间给予葡萄糖补充,避免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有害物质的排泄。将母乳放置60℃温水中20min,可破坏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有效减轻黄疸症状。为患儿提供类似羊水的环境,指导患儿游泳可满足其安全感,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发育。同时给予患儿抚触,增加胃肠道刺激的释放,有利于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并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患儿食欲,从而提高抵抗能力[6]。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后,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大大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说明护理干预应用于母乳性黄疸新生儿中,有利于改善黄疸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护理满意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国云,杨爱梅,朱玲等.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13,23(6):31-32.

[2]张光琼,唐家燕.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疗效评估[J].西南军医,2012,14(2):372-373.

[3]马秋红.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6):309-309,310.

[4]张锦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09(2):60-61.

[5]邱桃玉.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3,31(22):258-258,259.

[6]袁赛男.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