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齿科软件在牙源性囊肿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多层螺旋CT齿科软件在牙源性囊肿的应用

李爱忠刘建伟杨晓华

李爱忠刘建伟杨晓华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齿科扫描软件对牙源性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38例颌骨囊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特殊的齿科扫描软件CLrDental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利用CLrDental软件功能重建出牙及囊肿的3D图像、曲面图像及应用reforma软件功能建立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CLrDental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其异常结构及与牙齿、邻近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CLrDenta软件后重建技术在牙源性囊肿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合原始轴位图像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影像信息,有助于选择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齿科软件牙源性囊肿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041-01

随着影像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齿科软件及多种重建功能在口腔科的诊断中作用日益增多,能提供更多的正确诊治依据,通过对2011—2013年38例牙源性囊肿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及齿科软件在颌骨牙源性囊肿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38位病例中,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12—60岁,平均24岁,本组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病采用GEHispeed16排螺旋CT机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130mA,层厚1mm,螺距1.5:1,床速6.0mm/rot,软组织窗400-500HU和骨窗3000-500HU观察。体位为常规仰卧,均为平扫,扫描范围上颌骨从额突至上颌骨切牙牙尖,下颌骨从髁状突至下颌骨颏结节下缘完成对颌骨的扫描,根据病灶范围可扩大扫描区,图像采集完后,用CLrDenta软件及reformat进行重建成像。

结果角化性囊性瘤8例(21.0%),含牙囊肿14例(36.0%),根尖囊肿16例(42.0%)。单房型31个(82%),多房型7个(18%)。16例根尖囊肿;10例为低密度的类圆形骨质破坏区,6例有硬化边,3例突入邻近上颌窦腔内,4例邻近骨质密度增高,2例感染者见液平。14例含牙囊肿:14例病灶多呈类圆形,囊壁膨胀变薄,见硬化边,7例邻近骨质密度增高。8例角化性囊肿:6例呈类圆形,2例呈椭圆形,2例为上下颌骨多发囊肿,其中2例为多房影。

讨论颌骨囊性病变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大类,其中以牙源性多见,可发生颌骨的任何部位,但多发生于磨牙区或尖牙区。牙源性颌骨囊肿又可分为根尖囊肿,含牙囊肿(滤泡囊肿)及角化性囊肿,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颌骨囊肿主要为骨质膨胀,由于生长缓慢,长期压迫骨质,造成扪诊时有乒乓球似的弹性感,囊肿较大时,造成面部畸形,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也可侵突入邻近组织结构,如上颌窦及鼻腔内,累及眼眶时,可造成复视。颌骨囊肿也可造成邻近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囊肿合并感染时,造成局部的细菌性炎性改变,可向周围溃破而成为窦道。

本病为口腔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的要求,因其存在着影像重叠、分辨率较低,与周围组织关系不易观察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软件功能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根尖囊肿又称根尖周囊肿,根尖囊肿是有根尖肉芽肿或慢性牙槽脓肿引起。根端肉芽肿的上皮增生而形成团块,团块变性,坏死继而液化形成囊肿,囊肿一般体积较小,多见于下颌体尖牙区,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牙源性囊肿。根尖周围囊肿病源于根端突入囊腔,病变范围常限于1-2颗牙,很少累及3颗牙[1],位于上颌骨时可突入上颌窦腔内。根尖囊肿囊液常呈黄褐色,含有胆固醇结晶,囊肿逐渐增大时,使颌骨膨胀变薄,压迫邻牙时,可造成其牙根吸收。根尖囊肿影像学特点是以牙根为中心的单房性囊腔,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CT值为20—40HU之间,其病灶边缘光整并常硬化变,但感染时,囊肿可很快变大,并且边缘可变的模糊,囊肿与外界相通时,囊腔内可见气液平面。牙源性角化囊肿来源于牙板残余,20-30岁的青壮年多见[2]。角化囊肿又称为始基囊肿,好发于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大多数向面颊部生长膨胀,但可有部分向舌侧生长,角化囊肿是牙胚形成之前已发生的囊肿,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炎症或损伤的刺激下,成釉器的星网状层变形,液体渗出,并蓄积而形成囊肿,多见于磨牙区。其病理表现为囊壁是复层鳞状上皮,囊内为黄色或白色蛋白角化物质,具有侵袭性,易复发。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囊壁上的纤维包膜有时含有子囊或上皮岛,可能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角化囊肿呈单房,因其有子囊的病理改变,在其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多房,病变常沿着颌骨长轴生长,上下颌骨可同时发生。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周围可围绕以白线,为骨质反应线,边界清楚,有时边缘可不整齐,囊腔内容物CT值一般较低,密度均匀或为混杂密度,本类型囊肿也可突入上颌窦腔内,表现为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周围环绕骨白线(硬化边)。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常发生于牙冠和牙根形成之后,在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含牙囊肿是颌骨囊肿中常见病之一,其可来自一个或多个牙胚,可相应含一牙或多牙,含牙囊肿内因含牙而得名,其影像学变现为牙冠朝向囊腔,囊腔内含有致密的牙冠样结构,多为阻生埋伏牙,囊壁可连接牙根或根冠交界处,病灶多以单房多见,含牙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其次上颌尖牙区[3]。含牙囊肿多显示为类圆形或圆形低密度影,囊内呈均亦为底密度,CT值亦是20—45HU之间,囊肿致骨质膨胀,可使囊壁界清的硬化缘,肿瘤生长缓慢。

鉴别诊断,牙源性囊肿虽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有时病灶表现较为复杂,不典型,特别合并其他疾病时及多囊时,工作中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牙源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造釉细胞瘤,造釉细胞瘤又称成釉细胞瘤,是上皮牙源性肿瘤,本病亦见于青壮年以下颌骨较多见,本病有恶变的可能,肿瘤有实质性的或囊性的,病理可见肿瘤细胞为单层高柱状细胞,与造釉器排列相似,影像学表现可为多房也可单房,或蜂窝状,肿瘤内可见含牙或有钙化斑存在,肿瘤感染时或恶变时,可迅速增大,与牙源性囊肿主要的鉴别点是牙源性囊肿的边缘规整清晰,无牙根切削;而造釉细胞瘤边缘常有切迹,牙根可有清晰变短[4]。上颌骨骨巨细胞瘤,本病发生在颌骨的较少见,多发生在四肢长骨。肿瘤主要为单核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多呈膨胀性偏心性骨质破坏,病灶呈多房性改变,肿瘤边缘清楚,无骨质增生硬化,本病与牙齿无关[4]。

本组病例均采用GEHispeedCT作精细扫描,使用CLrDenta软件及reformat进行重建成像,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多种重建,获得矢状面、冠状面、各种斜位及三维立体图像,可清晰显示牙根的形态,位置,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图结合原始图像能提供病变定位,定性和病灶范围,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怡芳刘冰牙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口腔学杂志2009年2月第2卷第2期65

[2]陈炽贤郭启勇实用放射学,1274

[3]王翰章主编中华口腔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015

[4]吴振华郭启勇等五官及颈部鉴别影像诊断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