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临床处理

/ 2

早产的临床处理

李清

李清(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职工医院152500)

【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02-02

【关键词】早产处理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间分娩者称早产。在此期间出生的新生儿一般体重小于2500g,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称为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成熟。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中约15%于新生儿期死亡。近年由于早产儿治疗学的进步,其生存率明显提高。早产是由一系列涉及母婴疾病的紊乱引起的,有些已被阐明,并弄清了相互关系,有些仍原因不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近年来在我院分娩早产的患者554例,554例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17岁,孕龄28~37周。

1.2临床表现早产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子宫收缩,孕妇可有晚期流产、早产及产伤史,此次妊娠满28周后至37周前出现较规则宫缩,间隔时间5~6分钟,持续时间达30秒以上,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发现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部分患者可伴有少量阴道流血或阴道流水。

2处理方法

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推迟分娩,延长孕周,促进胎儿各器官(主要是肺脏、心血管系统)的成熟。凡具备以下条件者应予以继续妊娠:胎儿存活,无窘迫表现,估计出生后其生存能力低于正常新生儿;胎膜未破,宫颈口扩张小于4cm;如伴有内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但并不加重母亲病情,也不影响胎儿生存。

2.1先兆早产的处理:积极处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孕周小的早产尤为重要。①卧床休息:尽管无结论性的证据能证明卧床休息有助抑制早产,并且有报道卧床大于3d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可能,但是过多、过重的活动肯定不利于抑制宫缩。②左侧卧位,以提高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子宫敏感性,使子宫肌松弛,从而减少自发性宫缩。③镇静剂的应用:可以加强宫缩抑制药的作用,并使患者安静,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常用的有苯巴比妥及地西泮,苯巴比妥首次用量为10mg/kg,静脉滴注,然后每日口服100mg。④静脉滴注平衡液500~1000ml,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按100ml/h的速度滴注。⑤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做肛查或阴道检查,以了解子宫颈容受及扩张情况。观察1~2h后,如宫缩变稀少、消失,不再复查,以免刺激阴道、子宫颈,激发前列腺素及缩宫素的分泌。

通过以上处理,40%~70%的患者不需其他治疗即愈。若情况不见改善,应再次肛查或阴道检查,以明确是否进展至难免早产而给予相应处理。

2.2早产儿的处理

①出生时的处理:体位:新生儿躯体低于胎盘水平有利于防止新生儿血液向胎盘逆流;新生儿娩出后,新生儿面朝下或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有利于促使咽喉部的黏液和羊水等排出。清理呼吸道:在第一次呼吸前,清除出呼吸道内的黏液及羊水至关重要。早产儿对宫外环境适应能力随胎龄及出生体重而异,如出生前胎盘功能良好,出生时多数能适应新环境而在娩出后1~2min内开始自然呼吸。若出生时体重过低(≤2000g),则其延髓呼吸中枢对物理和化学刺激反应性弱。苍白窒息者,应迅速气管插管,吸出气管内液后,输氧、加压呼吸。断脐:在清理呼吸道、复苏的同时,立即断脐,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而增加肝的负担。保温:断脐后迅速擦干全身,但不必擦去皮肤表面胎脂,这样可起保温作用,以暖干布包裹躯体避免散热过多。②出生后的处理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暖箱内。体温应保持在皮温36~37℃,肛温36.5~37.5℃。日常护理:喂奶、测体温、更换衣服与尿布等一切护理尽量在暖箱中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供氧:仅在发生发绀及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不宜长期使用,氧浓度以30%~40%为宜。防止低血糖:可静脉推注葡萄糖1g/kg,尔后以每分钟10mg/kg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继续24h,以后根据喂养情况逐渐减量。补充维生素及铁剂:出生后应给予维生素K11~3mg和维生素C50~10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2~3d。喂养:出生后6h开始母乳喂养,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弱者,适当推迟喂奶,给予静脉补液。吮吸力差者,以胃管鼻饲喂养。预防感染:加强早产儿室内日常清洁消毒,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早产儿如有感染,及时治疗。

3讨论

早产率的上升趋势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产科干预的增加,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增加,城市中的药物滥用,社会经济压力导致的特发性早产的增加等。各家研究所提出的早产危险因素不尽相同,但一般包括下列诸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自然早产史;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多胎妊娠及并发症;产前出血;早产前胎膜早破;细菌性阴道病;宫颈功能不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畸形;牙周病等,以前3项较为多见。已知在妊娠期内母体的任何全身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肺炎)均可引发早产。对生殖道感染(特别是宫内感染)与自发早产的相关性已做了大量研究。尽管如此,目前对宫内感染及其特异细菌引起早产的确切几率仍然知之甚少。宫内感染的母体可能并无临床症状,绒毛膜羊膜感染是早产的重要原因,由此提出了无客观感染证据而引起早产的绒毛膜蜕膜感染综合征学说。约30%的早产无明显原因。

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期卫生,应重视可能引起早产的因素。切实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预防胎膜早破,预防亚临床感染。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妊娠14~18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

[2]肖雁冰,彭景俊,王东红,等.403例早产因素分析与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3):138139.

[3]杨孜.早期早产-引人瞩目的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