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的脑脉通汤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的脑脉通汤治疗

汤数崔竟飞王长青艾发源李嘉

汤数崔竟飞王长青艾发源李嘉(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外科063004)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锁孔技术)清除血肿术后早期应用脑脉通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幕上)+12例(幕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术后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后早期加用脑脉通汤一疗程,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进行同期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OS、ADL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应用脑脉通汤,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脑脉通汤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15-01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幕上88例、幕下12例,实施微创(锁孔技术)血肿清除术,术后平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研究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加用脑脉通汤两周(一疗程),其余治疗两组患者相同,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幕上组:88例,男57例,女31例,年龄38-82岁,平均53.6岁。

幕下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5-77岁,平均52.8岁。

两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1.2临床表现:入院时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owcomascale):6~9分68例,10~12分32例;并伴有程度不等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1.3影像学检查:术前头颅CT扫描检查提示为脑出血,血肿量:幕上20~75ml,幕下10~41ml,破入脑室者未计入。

1.4治疗方法:患者均行斜行直切口小骨窗开颅(即锁孔技术)血肿清除术,完全清除血肿,找出血动脉,准确电凝出血点,对血肿壁的渗血点仅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压迫即可,不置管,不修补。

术后按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血肿量等为参考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患者,研究组患者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加用脑脉通汤两周(一个疗程),单剂:水蛭10g、地龙10g,仙鹤草15g,三七粉5g,鸡血藤15g(水煎服,1/日);其余治疗,如:抗炎、脱水、止血等,两组相同。

1.5疗效评估和统计处理

(1)近期疗效指标是术后2周格拉斯预后GOS评分,其中良好5分和轻残4分被归为“预后良好”;重残3分、植物生存2分和死亡1分被归为“预后不良”。

(2)远期疗效按手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ADL分级中的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1分、部分恢复生活自理2分、需人帮助扶拐可走3分归为“预后良好”;重残卧床但保持意识4分、植物生存5分和死亡6分归为“预后不良”。

(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行χ2检验。

2结果

见表1。

表1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例)

.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种疾患之首位,危害性显而易见,如何有效地实施救治,使患者获得一高质量的生存状态,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由于神经影像学的不断进步,早期诊断已不是问题;如果有手术适应症,应尽早手术处理的原则已是国内外专家的共识[1~6]。

就手术适应症而言,目前有进一步放宽的趋势,如:幕上出血量减至20ml,GCS评分升至9分等,无需按传统习惯先采用保守治疗,在病情发展至患者出现后续性脑损害,意识障碍加重,甚至脑疝时才考虑手术治疗,贻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当然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推广。

手术的方式大体分三类,各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3、5~10]:(1)单纯血肿粉碎吸引术、神经导航微创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抽吸术11,损伤最小,但不足的是无法直视止血,需置管引流,尿激酶等溶解残余血肿,可能诱发二次出血,时有随后开颅进行血肿清除的病例。(2)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减压)[11,12]虽然止血效果肯定,但损伤较大,医生、家属均难以接受,一般不作为首选。(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锁孔技术)兼有两者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优势明显,缺点是操作有一定难度,对术者的要求较高,需掌握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和经验,如:清除血肿完全,不可过多使用电凝,精确止血,尽可能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等;本组患者均采用了这一手术方式。

患者术后的一系列综合治疗,如:止血、抗炎、降颅压等,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预后仍有很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受其他同道启发[11-13],我科+中医联合科研制了脑脉通汤,其具体功用如下:水蛭、地龙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仙鹤草引血、补血、止血,三七粉养血活血、消瘀止血,鸡血藤活血祛瘀、瘀去而不伤正,上药合用,可使瘀血去,新血生,脑络血脉通畅,通过本组患者临床应用后,采用国际通用标准:GOS评分(近期疗效指标)和ADL分级法评定(远期疗效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归类,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76%和78%,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0%和54%,可见效果较为显著,当然不排除患者本身因素对其有影响可能,另前者其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住院费用也减少四分之一,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向诸位同道推荐此方法以使患者及家属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建清,陈衔城,吴劲松,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21-24

[2]刘光毅,邹元杰,常义,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对神经结构的影响[J].江苏医学,2006,32(11):1066-1067

[3]何平.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现状及评估.新疆医学,2008,(12)

[4]向强,文亮,刘明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时间窗的选择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9,23(11):773-774

[5]严崇富,钱春林,曾奋勇.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探讨.中外医疗,2009,(24)

[6]司东明,刘献志.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新进展.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1)

[7]上官军发,马文斌,张波,等.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综述)[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6):470-471

[8]杜彦李,兰青.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1):92-94

[9]王中勇,兰青.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43-44

[10]迟风令,光正耀,张弛,等.HICH各种术式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及结局的关系[J].NervousDiseasesandMentalHealth,2008,Vol.8,No.6:448-451

[11]郝燕萍,李彩红.中医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防治领域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1)

[12]王飞,焉兆利,李春红,李先强,.醒脑开窍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苏醒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1)

[13]吴一飘,戴炳来,洪东河,.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80例.世界中医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