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ICU呼吸机幽闭症心理护理体会

/ 2

呼吸内科ICU呼吸机幽闭症心理护理体会

刘彩芳殷兴艳

刘彩芳殷兴艳(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300162)

作者简介:刘彩芳,女,本科,天津市河东区中国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ICU,护师研究方向:呼吸科ICU护理教学、临床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91-02

在对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我感受到心理危机管理确实很重要。这个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容易呈现出传统医疗问题之外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创伤,严重者会造成心理危机。需要呼吸机支持的病人多是突然发病或病情突然变化,在忍受躯体疾病的同时多少都会有心理创伤,以致面临心理危机。若不能及时干预心理危机,给予心理救援,可能会引起远比躯体损伤本身更为严重的后果基于这些认识和想法,我想在急诊引进心理治疗。躯体疾病是一种应激,起病后患者往往对疾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产生较多关注和忧虑,随之而来的身心压力非常严重,甚至出现呼吸机幽闭症。随着呼吸机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及早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已成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如何做好呼吸机治疗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护士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在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在22-81岁之间。ARDS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急性呼吸衰竭8例,重症感染6例,肺癌2例,外伤1例,肺纤维化5例,肺心病2例。38例中气管切开4例,气管插管9例(包括残疾人气管插管1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持续时间在3-14天。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3人,中等教育10人,初等教育25人。

2幽闭症

部分患者对带面罩,尤其是口鼻面罩有恐惧心理,导致紧张或不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产生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2.1恐惧感:由于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使用陌生的仪器设备,会使患者产生一种既紧张又恐怖的情绪,大多数病人均会产生恐惧的心态,可能会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疑虑治疗效果或停用呼吸机后有无危险。

2.2孤独感:由于使用进入ICU后不允许陪护,病人与家人分开,极易产生孤独感,而良好的亲情能给患者莫大的安慰,患者家属探视时间短,因为插管时无法说话,使许多患者感到痛苦,有的患者因为不能说话得不到所需的帮助而感到害怕。

2.3烦躁和抑郁感:由于病情危重,病程长,病情反复及长期使用呼吸机而一时又无法脱离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忧愁、焦虑不能忍受,甚至强行拔罐,而当遭到劝阻后,患者感到无奈时又会转为抑郁状态,觉得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2.4知觉剥夺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被局限在床上,与外界联系减少,整天处在一种过度的不情愿的刺激环境中,极易造成知觉剥夺,个别还会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幻听、时间感觉障碍等表现。

3心理护理

患者在初次接受通气治疗时往往由于对呼吸机的作用不了解,以及由于呼吸机供气时的正压作用使患者产生的幽闭恐惧症(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产生人机拮抗,因此在通气前应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通气的目的和方法,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取得信任与配合,训练患者尽快与呼吸机同步。合适的教育和解释通常能减轻或消除恐惧。观察其他患者成功地应用呼吸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信心和接受性。

3.1对神志清楚并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之前,医护人员应向他们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医护人员会随时守在床旁,当呼吸改善后即可拔管,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医护人员应以关心的态度、细致的解释、娴熟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恐惧心理。

3.2对于不能说话而需要帮助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要设法与患者建立起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如按床头铃、笔谈、手势或会话卡,善于用眼睛交流,要经常和患者握手、说话、服务态度要和蔼,实施护理操作要向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有预见性的解决患者的需求,又耐心地注视患者的表达,语言通俗易懂,咬字清楚,声音洪亮,语速要慢,通过这种无声的交流可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恐惧感。

3.3减少不良刺激:主要是对环境的控制,例如:光和噪声的控制,病房光线应柔和温馨,医护人员不再在病室内过多大声说话,尽可能合理安排各种护理治疗时间。

4体会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可增进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语言或形体语言进行的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症状,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最佳护理方法。本文38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残疾患者和老年患者,有效地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心理护理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对消除其幽闭症,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通气治疗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5展望

目前我们呼吸科护理方面着手在以下方面,比如护士长比较注意对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已申报科研题目;还有个护士在读心理护理师。科里的人在心理干预方面意识很强。我想提醒在所有ICU工作的同仁注意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肖玲玲.无创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护理.论文中国.2008.3.12

[2]崔焱.护理基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3]王保国.周建新.使用呼吸机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

[4]林菊英.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