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分析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分析与护理

魏桂凤

魏桂凤(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418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306-0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这6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68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有2例出现术后局部肿胀,在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指导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一、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性对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人数与日俱增,在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48.2%。[1]由于下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味及组织水肿压迫深静脉,使静脉回流缓慢,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随着新技术的开展,职务及生物材料的应用,使手术的难度增加,手术创伤加大,手术时间延长,势必增加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轻者影响关节置换手术效果,重者危机患者生命,需要引起临床医患重视。我院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锻炼指导,同时对高危人群辅以低剂量肝素预防性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伴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冠心病2例。

2、方法。其中单侧全髋置换46例,双侧髋关节置换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全髋翻修4例,膝关节置换3例。

3、结果。经护理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有2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在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

护理

1、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恶心肿瘤,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特别是合倂颅损伤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

(1)对高危人群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重视,主动配合治疗;(2)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3)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4)做好术前心理辅导。

2、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放置引流管,负压引流积血积液,引流管手术后24-48h拔除,若引流不畅易致局部血肿,不仅增加感染机会,也使血肿下血管受压,使血流缓慢,要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无阻。

3、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髋关节手术患者在术侧肢体下垫入适当厚度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并保证2次/d将肢体放平,膝关节手术者术后2d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固定,采取抬高床尾以提高患肢,要求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25°,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致过度屈髋而影响静脉回流,早期活动促进静脉回流。[3-4]

4、下肢血流回流的观察。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4d,术后对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人群要仔细观察,包括肢体的肿胀度、肤温度、浅静脉血管充盈情况及患者的异常感觉。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统一平面围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定时更换体位,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方法包括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一记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穿弹力袜,使用弹力绷带及翻身等,护士应针对不同个体定制活动计划,例如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计划为:(1)术后下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用力行踝关节背伸屈活动,每2h进行20次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5],(2)深呼吸15次/h,或醒来深呼吸10次;(3)每2-3h协助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内收内旋;(4)术后2-3d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活动100次/min。术后5-7d可在病床上坐起2-3次/d,不超过30min/次,以免髋关节疲劳,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变主动活动,活动时要避免屈髋>90°。

6、抗凝治疗的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手术创伤大,术后一般不用止血剂而用抗凝剂,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12次/d,持续7d的方法预术后DVT,故术后24h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6]

7、术后7-10天后可采用针灸或中药熏洗治疗。

讨论

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手术后24小时内发生,以前4d为多,先发生在小腿静脉丛逐向上发展,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小腿部稍有疼痛或肿胀不适,皮肤颜色发红甚至浅静脉由充盈曲张表现,后期有低热,严重可因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经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均能确诊。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肢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可出现肢体高度肿胀,尤其栓子脱落可随血液造成肺梗死或脑梗死危及生命。[7]有研究通过对95例关节置换患者研究认为肥胖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但其作用机制与骨性关节炎密切相关,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或仅是通过骨性关节炎起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8]根据临床观察,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长时间屈膝位操作,术后下肢活动减少,局部肿胀等均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流减缓,术中灌注骨水泥所引起的热聚合反应及损伤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多种与凝血机制有关的组织因子,术后抗凝血酶Ⅲ降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受到抑制等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9]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成熟与开展,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日益突出。年龄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广泛认同。一般而言,40岁被作为一个判定风险增加的门槛,但20-80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指数呈增加的,4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这种危险将翻倍。由深静脉血栓既往病史者具有较高的再发风险,其术后再次发生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增大约8倍。尤其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10]对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采取早期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若患者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肿胀感,即警惕由DVT的可能,注意观察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及肌肉有无深压痛,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围径,若相差0.5mm以上,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后观察及护理,才能配合医生有效降低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84-185:307-372.

[2]杨刚,吕厚山,高建军.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华外科研究杂志,2000,38(1),25-27.

[3]王芳,曹双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82.

[4]石会玲,康锦.李洁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6):33.

[5]施卓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得预防及护理,中医正骨,2008,20(5):71-72。

[6]金妍瑛,徐国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3):259.

[7]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5):527-530.

[8]关振鹏,陈彦辛,宋亦宁等.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国修复在建外科杂志,2006,20(6):611-615.

[9]郭华娟,陈秀丽,孙晓辉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宣栓的预防体会,中国误诊杂志,2008,8(34):8407-8408.

[10]LoweCD,HarerkateF,ThompsonSG,etal.predictionofdeepveinthrombosisafterelectivehipreplacementsurgerybypreoperativeclinicalandhaemostaticvariables;theECATDVTstudy,Thromost,Haemost,1999,81(6):87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