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对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心理治疗对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王洪树李善庆朱孟允

王洪树李善庆朱孟允(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沭2767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19-01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心肌梗塞后患者心理治疗的需求状况。得出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AMI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理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急诊内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早期病死率极高。而疾病和心理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心理压力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本研究调查70例患者心理状况及需求,以期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心内科及ICU住院符合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患者无其他重大精神及心理疾患,能配合测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46.7+8.15)岁;对照组:男26例,女9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46.35+7.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路径常规治疗48h病情稳定后,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实验组治疗的同时开始心理治疗,包括心理状况的评估咨询,介绍心理治疗方案,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随访服务等,利用书报、电话等介绍医学心理常识,与临床医师联合治疗,鼓励调动病人的时候热情,指导其循序渐进达到康复目的。

一般每周2次,每次要求30-50分钟,为期4周。治疗1月后作第2次心理测试,对照组在进行积极内科治疗的同时只作一般性解释。出院后作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让患者详细记录不良生活事件及病情变化,定期门诊复查,并继续心理干预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行第3次心理测试,了解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3疗效评定

1.3.1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患者入院1周、1月及出院6月后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于治疗前及出院6月后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1.3.2临床疗效判断(1)明显好转:心前区疼痛完全缓解,全身症状如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等完全消失,心力衰竭、低血压完全纠正,心电图动态改变恢复快,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心肌酶恢复正常。(2)好转:心前区疼痛基本缓解,全身症状未完全消失,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未完全纠正,心电图及心肌酶恢复较慢。(3)无效:未达到以上显效或有效的标准。

1.4统计方法用SPSS10.0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测试比较两组患者SAS、SDS标准分比较:患者1个月时实验组AS、SDS标准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SAS评分治疗1月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结果比较心理干预后1月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治疗比较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生活治疗总分、心理健康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GQOLI总分、身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方面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4需求调查100﹪患者渴望得到生命安全感、生存及生存质量需要,99.5﹪患者需求心理干预。

2.5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心肌梗塞患者在1个月的心理干预后,于出院时SCL-90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在早期能有效缓解心肌梗塞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怖及躯体不适感,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在躯体化、抑郁和偏执方面仍明显降低,表明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慌、急躁,大部分病人对于监护病房的各种抢救设施及对其频繁检查和陌生环境,上述情绪障碍易加重,而焦虑、抑郁、恐怖可以使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影响疾病的预后,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衰,引起心源性猝死。而心理干预治疗措施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心肌梗塞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及护士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应结合其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性化护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心里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心肌梗塞病人在治疗期间的各种不适心理反应,增强病人对治疗的配合,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