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改善心功能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改善心功能的分析

王恒东许红伟于波程志

(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院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所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临床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对比2组心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采取统计学的处理,组间将明显差异形成并且P<0.05,故升高了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予以介入治疗,显著改善了心功能,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介入治疗;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患者存在严重的心功能障碍,具有较高产生心律不齐的几率,严重影响着他们在生活上的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通常采取保守常规性治疗且予以药物加以治疗。此种介入治疗可以对心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将患者们生命延长[1]。我医院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所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临床对象,疗效比较理想,将报告总结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所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临床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中有10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在48至75岁间,平均年龄约(62.5±10.8)岁,依照心功能分级的标准分为:3例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在观察组中有11例为男性、7例为女性,选取的年龄范围在50至74岁间,平均年龄约(58.3±10.1)岁,依照心功能分级的标准分为:2例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对比36例患者在临床上的基础信息,明显差异存在且P>0.05,提升了数据相关可比性。本次研究课题的开展已经获取伦理委员会的一致认同与批准。

纳入的标准:LVEF在50%及以下;冠状动脉狭窄在70%及以上;患者都没有产生肾功能障碍、脑出血、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不齐。

1.2方法

36例患者行治疗前、后都采取全面的心脏超声检查,运用彩超设备对LVEF、FS进行测量。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在术中使用造影仪实现辅助性治疗,在术后对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度低于10%进行检查测定能够对手术成功做出判定,患者在术前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600mg的氯吡格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手术入路为右桡动脉/右股动脉,依照患者不同血管病变在临床上的特征,选取导丝以及支架的型号,在术中依照具体病情选取由右侧股静脉的方法起搏器置入,若是患者产生严重性紊乱的血流动力学,能够选取主动脉内部球囊反搏实现治疗,在术后的1w之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实现辅助的抗凝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含:利尿剂,ACEI,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2]。

1.3统计学分析

临床分析的36例数据在统计学中的处理选取软件SPSS19.0,功能指标(LVEF、FS)、基础信息运用(±s)表示,采取t检验;NYHA分级运用n及%表示,采取X2检验。对2组间差异的形成状况予以比较,明显且P<0.05,证实增强统计学分析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的左心功能指标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左心功能指标(LVEF、FS)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予以X2检验,组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P均<0.05,于统计学之中将分析意义增强。

表1比较2组的左心功能指标{(±s),%}

3.讨论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患者通常于治疗之后,具有较差的预后效果,致使显著降低了生活质量。伴随医疗在技术、水平上的进展,诞生了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技术,在逐渐发展中将康复希望增大,尤其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患者,若是对血运不能及时予以支持,可能恢复心肌的收缩功能。此时,若是予以介入治疗可以令血运在恢复中具有较好效果[3]。

患者在产生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之后,部分存有活性的冬眠心肌以及顿抑心肌通过介入治疗的血液在重建之后得以复苏,将心肌运血相关功能恢复,对心肌缺血的相关状态予以改善。患者即便没有存活的心肌,通过介入治疗的血液得以重建也可以将闭塞冠脉有效的打通,产生的变化相较于存活的心肌不够显著[4]。

在本研究之中,观察组临床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即:观察组LVEF(50.75±6.11)%、FS(29.33±1.56)%,Ⅰ~Ⅱ级为16(88.89%)、Ⅲ~Ⅳ级为2(11.11%);采取统计学处理以后,2组之间明显差异形成,且P<0.05。以上的研究成果和刘程光[5]文献的研究报道相同。证实:对于患者尽早予以介入治疗将闭塞血管开通进而令血运恢复,将梗死动脉实际再灌注量有效恢复,可以将冬眠心肌以及顿抑心肌有效的挽救,规避还存有活性心肌持续产生凋亡或是不可逆的坏死,致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因此,有必要采取介入治疗实现对病情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来说,采取介入治疗能够对心功能显著的改善,提升了LVEF、FS指标,Ⅰ~Ⅱ级有更多的例数,鉴于该种治疗方式在应用中发挥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亮,吴先明,何辉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2):45-46,47..

[2]闫杰松,汤祥瑞.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652-3653,3654.

[3]黄艳青.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0):137-138.

[4]刘一鸣,潘杰锋,吕静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3):107-107,108.

[5]刘程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7(4):85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