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波动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糖尿病血糖波动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王岩黄玫

王岩黄玫

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昌吉市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血糖波动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的关系。

结果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关键词】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0076-02

随着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更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血糖波动通过活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损失内皮细胞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正常人一天的血糖水平控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而糖尿病患者日内和日间的血糖波动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糖波动是独立于糖化血红蛋白以外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素。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将有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按照血糖水平分为2组:

血糖波动组52例,血糖平稳组50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伴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并发症:

1.1.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

1.1.2心血管疾病;

1.1.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1.4肾病;

1.1.5视网膜病变;入选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7%:即时血糖小于等于16.7mmol/l。剔除标准:应激性高血糖、合并感染、存在酮症酸中毒等。

1.2方法

1.2.1血糖监测:取不同时段的血糖:空腹血糖,中、晚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睡前12时

血糖、凌晨3时血糖共8个血糖值,连测3天。采用美国强生稳豪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

1.2.2血糖波动的标准(具备二个):

1.2.2.1餐前与餐后血糖差值大于等于5.6mmol/L,血糖高峰与低谷时的差值大于等于7.7mmol/L,非同日空腹血糖的差值大于等于3.5mmol/L,非同日餐后血糖的差值大于等于5.7mmol/L。

1.2.2.2绘制血糖曲线,斜率大于等于45%。

1.2.2.3低血糖的发生大于等于2次。

1.2.3并发症检查入院后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分别行以下检查:

1.2.3.1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颈部血管彩超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心血管疾病。

1.2.3.2头颅MRI评估脑血管疾病情况。

1.2.3.3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德国拜尔糖化血红蛋白仪)、肾功能、泌尿系B超评估,肾功能。

(4)请眼科会诊评估眼底病变。

1.2.4患者一般情况检查

1.2.4.1监测血压(每6小时1次)。

1.2.4.2空腹10小时以上抽取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乙;

1.2.4.3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

1.2.4.4糖化血红蛋白(德国拜尔糖化血红蛋白仪)。

1.3统计学处理采用CS10.31软件,计量资料以X[T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差异的显著性采用非配对〖WTBX〗t〖WTBZ〗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斜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见表2)2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血糖波动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均较血糖平稳组高,说明血糖总体水平相似的情况下,血糖波动组对机体脏器损害大。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治疗研究均十分确切地表明HbAlC值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UKPDS的结果发现HbAlC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可以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1]。然而,对DCCT研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之后发现,糖尿病传统治疗组比HbAlC控制接近的糖尿病强化治疗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风险更大。于是研究者们推测某些不能为HbAlC反映的血糖控制指标影响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血糖波动的程度与HbAlC值无关,相同的HbAlC值可以存在不同的血糖情况,且具有相近HbAlC值的患者中,血糖波动较大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大[2]。空腹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Verona糖尿病研究对566例大于7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观察。该研究发现,心血管原因死亡与空腹血糖波动存在独立相关性。进餐后血糖水平的不适当升高是糖尿病患者相比正常人血糖波动明显的重要原因。餐后血糖的强烈波动可以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以及自由基产生增加,而以上诸因素均直接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如芝加哥心脏研究和DECODE研究等的结果均确切表明进餐后2h血糖水平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素。两个重要的荟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其中Coutinho等[3]进行的第一项荟萃分析包括了97783例受试对象,而第二项也包括超过20000例糖尿病患者。STOP2NIDDM研究表明,在糖耐量受损(1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中使用阿卡波糖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不仅能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6%,而且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达49%[4]。

综上所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仅与高血糖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增加有关。血糖波动越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所以认为,控制血糖,不仅要控制血糖总体水平,还要注意血糖

的波动性。不可片面强调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而忽视对血糖平稳性的要求。

表1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TX-]±s)指标

血糖波动组

血糖平稳组

总例数(男/女)

50(30/22)

50(30/20)

年龄(男)

50.5±4.9

50±5.1

病程(年)

5±2.4

4.8±3.2

甘油三酯(mmol/l)

2.3±0.78

2.32±0.51

总胆固醇(mmol/l)

4.3±1.05

4.25±1.08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01±0.49

1.07±0.98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2.85±2.56

2.86±2.14

体重指数(kg/m2)

24.61±3.15

25.32±4.28

血压(mmHg)

140±10.3/80±11.6

139±8.3/81±11.1

糖化血红蛋白(%)

6.3±0.5

6.4±0.6

表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组别例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程度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血糖平稳组5025(50)28(55.2)16(32)35(70)18(35)血糖波动组5245(90)*47(93)*26(51)*49(98.2)*44(88)*

注:与血糖平稳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范建高,方继伟,陆元善,等.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成脂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华消化杂志,2006,26(5):320-324.

[2]BertolaniC,Sancho-BruP,FailliP,etaI,Resistinasanintrahepaticcytokine:

overexperssionduringchronicinjuryandinductionofproinflammatoryactionsinhepaticstellatecells.AMJPathol,2006,169(6):2042-2053Coutinho等[8]进行的第一项荟萃分析包括了97783例受试对象,而第二项也包括超过20000例糖尿病患者。STOP2NIDDM研究表明,在糖耐量受损(1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中使用阿卡波糖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不仅能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6%,而且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达49%[9]

[3]LeeJh,BullenJwJr,StoynevaVL,eta1.Circulatlngresistinin1ean,obeseand

insulin—resistantmousemodels:lackOfassociationwithinsulinemiaandglycemia.Am

丁P0ysiolEndocrinolMetab,2005,288(3):E625-E632.

[4]杨文慧,赵和平.抵抗素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34(8):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