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法及优势

宋立聚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丰富新颖的图象和“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两年来,我在教学中试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新教材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如饥似渴地吮吸它的营养,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整理

一、利用图象导入新课,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二、利用图象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象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我认为实现转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教材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初中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是这一改革的体现,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1.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教育。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

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讲《地球》一章让学生亲自转动地球仪,实验昼夜交替的现象,观察北京、伦敦、华盛顿的昼夜变化情况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到讲《南极洲》一章让学生收集关于南极州的报导、图片,举办小型展览等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增长才干。这一栏目的教学与上述两个栏目相比难度更大一些,我除了经常提醒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错误倾向外,还常常花很大气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些实践活动,做到率先垂范。

读是想的基础,想是读的深化;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卫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因为它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短,提供的信息量丰富,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作精度。彩色合成图像应用价值更大,因为它不仅清晰地保留了黑白照片的影像特征,而且使得地物影像得到彩色增强,特征醒目易读。例如,在地质调查中,根据地物影像的颜色差异,结合野外典型地区考察,进行构造、地层及岩浆岩解译和制图,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及地震地质等提供资料;利用图片中的各种影像特征,进行农林资源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解译制图,为农林布局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它还广泛应用于道路选线、水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目视判读首先要尽可能地收集工作地区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熟悉和了解该地区的地物性质、分布和变化。然后选择影像清晰突出的典型地区,确定影像与地物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地学原理(地物分布特征及配置规律),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标志主要有色调色彩和形态标志两种,地物形态要素包括宏观影像特征、地貌特征、水体特征、植物和土壤特征、线状地物特征(道路等)及其组合图案特征。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