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犬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变化的彩超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肾血管性高血压犬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变化的彩超检测

吴蕾

莒县人民医院276500

【摘要】目的:以彩超动态检查法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犬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方法:首先以2K2C(双肾双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犬模型,再以彩超动态检测A组犬(缩窄犬)以及B组犬(假手术犬)颈动脉的内径、IMT(内膜中层厚度)、PSV(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RI(阻力指数)以及斑块积分与斑块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犬术后12个月的SBP、DBP平均值显著高于手术之前和B组犬,A组犬术后4个月与12个月后的颈总动脉内径、RI以及IMT显著高于术后7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血管高血压犬颈动脉存在血流动力学及粥样硬化结构的改变,而彩超动态检测能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于发展进行监测。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犬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彩超检测

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全球范围内每天约有6%的死亡是因高血压引起[1]。因为临床上获取人体血管标本比较难,因此建立高血压的动物模型对高血压与相关疾病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而大型动物的高压模型由于方便用于临床医疗设备观察而越来越受重视。笔者以高频彩超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犬颈动脉的血流及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2只雄性Beager犬为研究对象,体重为6-10kg;犬龄为1-1.5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饮用自来水,以标准犬饲料喂养。两组研究对象在体重、犬龄等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以3%戊巴比妥钠0.5-1mg/k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A组6只犬取腹部正中切口,暴露双侧肾脏与双侧肾动脉。对肾动脉表面软组织进行分离,对肾动脉直径进行测量。采用2K2C(双肾双夹法),以多孔不锈钢弹力血管夹把肾动脉放入直径不同的圆孔内,将直径缩窄为原来的70%-80%。以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并撒入800万单位的青霉素,然后缝合包扎。B组6只犬在开腹部暴露双肾动脉之后关腹缝合。

1.3测量方法

以指式电子血压计(OMROMHEM-816)对犬尾巴血压进行测量。手术前一天测量基础血压,手术后1个月之后起,测量每月月末3天的血压,每次连续测3次,取9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对犬的DBP(舒张压)与SBP(收缩压)连续观察12个月。

1.4诊断方法

将犬麻醉,剔净两侧颈部和下颌的毛,以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壁与血流进行诊断,频率为8MHZ,高频探头。分别在术后1周、4个月以及12个月进行测量。对犬麻醉后DPB与SBP进行测量。以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的血流充盈情况进行检测,声束和血流束之间夹角<60°,取样容积为24mm。对颈动脉的RI(血管阻力指数)和PSV(收缩期峰值速度)进行测量。

术后12个月后,对犬进行麻醉,通过左心室注射空气的方法处死。取颈动脉与分支放进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制备石蜡切面,以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

1.5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变化

A组犬术前的SBP平均值为137.91±9.32mmHg,术后12个月后血压为168.57±8.64mmHg,B组犬术前为140.37±6.01mmHg,术后12个月上升为149.89±9.34mmHg。A组犬术后12个月的SBP平均值显著高于手术之前和B组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犬术前的DBP平均值为79.37±12.76mmHg,术后12个月上升为110.04±16.83mmHg;B组犬术前DBP平均值为81.75±7.47mmHg,术后12个月上升为89.94±6.07mmHg。A组犬术后12个月的DBP显著高于手术前及B组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彩超检测

两组犬麻醉后的DBP和SBP在术后7天、4个月与12个月组间比较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A组犬术后4个月与12个月后的颈总动脉内径、RI以及IMT显著高于术后7天(P<0.05),其他指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B组犬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犬的IMT、斑块积分以及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病理检测

两组犬在术后7天经彩超检查均未发现颈动脉斑块,A组犬中3只犬检测出5个斑块,B组犬未检测出斑块;术后12个月时,6只A组犬均检测出有斑块,共21个,B组犬中有1只检测出1个小斑块。

3讨论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会减弱血管的舒张功能,使血管壁僵硬度加重,然后又导致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3]。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肾动脉狭窄容易引发高血压,而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颈动脉的IMT增厚提示有早期粥样硬化症状存在,这也是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化的病变之一,可以用来测量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因此,对颈动脉IMT做彩超检测能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作军,廖海星,沈粤春,等.肾血管性高血压犬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变化的彩超检测[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2012.18(10):1374-1376

[2]王凌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2.7(21):170-171

[3]朱晔.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超检测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