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赵天军

(大英县中医院四川大英629300)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两种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健康体检患者共68例,征得患者同意后取患者末梢血与静脉血,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WBC、RBC、MCV、PLT水平差异性。结果:采用末梢血检验的对照组与采用静脉血检验的观察组在WBC、RBC、MCV、PLT水平对比上呈明显差异,对照组分别为(6.17±1.42)×10-9/L、(3.74±0.93)×10-12/L、(91.36±6.83)fL、(232.62±31.65)×10-9/L;观察组则分别为(5.56±1.18)×10-9/L、(3.61±0.49)×10-12/L、(82.51±3.74)fL、(217.74±28.72)×10-9/L。结论:血液常规检验中取患者静脉血在检验结果准确性上优于末梢血。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末梢血;静脉血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239-02

Routinebloodtestinthe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affecttestingaccuracy

ZhaoTianjunTheBritish629300dayingcountyhospitalinsichua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oftheaccuracyofthetwowaysofroutinebloodtestresults.Selectionmethodofhealthcheck-uppatientsadmittedinourhospitalinrecentyears,atotalof68cases,obtainedtheconsentofpatientsinpatientswithperipheralvenousbloodandblood,comparedtotwokindsofinspectionmodetheWBC,RBC,MCV,PLTleveldifference.TestresultstheperipheralbloodofthecontrolgroupwiththevenousbloodtestobservationgroupintheWBC,RBC,MCV,PLThorizontalcontrastshowsobviousdifference,thecontrolgroup,respectively(6.17±1.42)×10-9/L,(3.74±0.93)×10-12/L,fL(91.36±6.83),(232.62±31.65)×10to9/L;Observationgroup,respectively(5.56±1.18)×10-9/L,(3.61±0.49)×10-12/L,fL(82.51±3.74),(217.74±28.72)×10to9/L.ConclusionBloodroutineexaminationofpatientswithvenousbloodontestresultaccuracyissuperiortoperipheralblood.

【Keywords】Routinebloodtest;Peripheralblood;Venousblood

在临床基础检验中,血常规检验属于最常见类型,包含血红蛋白检测、血小板检测、白细胞检测、红细胞检测等。通过血液检验可发现患者身体早期疾病迹象,并观察细胞形态分布及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现阶段临床上对取血部位的选择可分为末梢血与静脉血,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与劣势。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两种取血位置在检验结果准确性上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4月至同年9月期间来我院健康体检患者共68例,征得同意后为患者取静脉血及末梢血做检验结果比较。68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为20:18;年龄区间处于19至45之间,平均年龄(31.5±7.1)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类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1.2一般方法

对患者血液检验均由同一名检验人员操作完成,每位患者均在清晨时间取血,取血时保持平静,规范操作。

将使用末梢血方式归为对照组,常规为患者消毒止血位置皮肤后进行穿刺,取两毫升血液。将使用静脉血方式归为观察组,取手肘位置静脉抽取血液两毫升。将血液采集完成后放置在抗凝管中,并贴上标签。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检测方式下患者平均WBC、RBC、MCV、PLT水平。结果显示,检测值存在较大差异(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属于基础性血液检验方式,血液由有形细胞以及液体两个部分组成,检验主要内容在于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的细胞可分为三种,即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其中白细胞与红细胞可分别称之为白血球与红血球。通过观察上述血液不同功能的形态分布以及数量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特定疾病,属于常见检查辅助手段。现阶段临床应用血常规检验主要用于查看是否存在血液方面的问题,例如是否存在血液疾病、是否存在贫血病症或身体中是否存在感染现象,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疾病存在的概率,并及早发现某些疾病,提升诊断有效性。由于应用频率较高,因此血常规检验在医院中应注重检验效率,部分医院采用静脉血液与末梢血液检测两种方式来收集待检测血液标本。

对于人体而言,血液能够通过身体组织器官以及循环系统紧密联系,维持外部平衡以及机体新陈代谢。不仅能够作为人体身体机能免疫状态数据判定方式,还能够对相关疾病的鉴别起到重要作用[2]。临床上多采用血常规检测来判断患者体内的潜在疾病以及前期病症,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程度,若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出现数据误差则可能造成无法通过血液检测数据正确指导临床用药[3]。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含血小板数量、平均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白细胞、红细胞等。在取血方式上,目前大多采用手指指端末梢血以及手肘位置静脉血,也有部分临床检验采用耳垂血液。但由于耳垂部分血液较少,其稳定性远不及手肘及手指,因此已经逐渐被摒弃[4]。

现阶段临床采用血常规检验时末梢血与静脉血均应用广泛,两种取血方式存在优势也各具劣势。静脉血在检验结果上准确性优于末梢血,这是由于静脉血液相对于末梢血而言更为稳定,对患者血常规检验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更高,且若取血需求量较大,采用静脉取血方式操作更为简便,无需反复按压。但静脉血液,需要患者露出手肘部位静脉,在冬天穿着衣物较多时操作不变[5]。末梢血的优势则在于取血过程中疼痛感较轻,操作方便,无需患者将手肘部位露出,在各种情况下均可方便采集血液。但由于末梢血位置因素影响,其血液流速不及静脉位置,因此若取血量较大则不易采集。换言之,当时血量较大时,需要通过反复按压让血小板聚集到指端末梢位置,可能造成血液标本中渗入过多血小板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另外,末梢血液由于血液循环速度较缓慢,因此若穿刺部位深浅控制不当或取血速度控制不当很可能影响到检验实际结果,增加数据误差。

在血常规检验中,为患者取血后也应注意血液的保存,应将血液标本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中,并尽可能缩短取血与检验之间的间隔时间。若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很可能出现溶血,溶血标本血液检测下会存在数据误差,因此需再次取血检验。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在不同检测方式下,对照组WBC、RBC、MCV、PLT水平分别为(6.17±1.42)×10-9/L、(3.74±0.93)×10-12/L、(91.36±6.83)fL、(232.62±31.65)×10-9/L,相对于观察组而言存在较大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则分别为(5.56±1.18)×10-9/L、(3.61±0.49)×10-12/L、(82.51±3.74)fL、(217.74±28.72)×10-9/L。对比之下可见,两种不同部位取血下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差异,证实若在取静脉血可行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静脉取血,可提升血常规检验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时,若方便采取静脉血,则更应选择静脉位置取血,相对于指端末梢血而言在检验准确性上更高,与实际水平数据差异更小。取血后也应注意检验时间的控制,避免标本溶血造成数据误差。

【参考文献】

[1]刘莉娜.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的比较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v.730:29-30.

[2]雍雪莲,刘红娟.大学生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v.44;No.14101:68-70.

[3]王升龙.浅析导致92份血液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J].当代医药论丛,2016,v.1414:117.

[4]徐俊峰.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v.1316:37-38.

[5]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赵慧.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v.2;No.40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