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仿真内镜对胃癌术前诊断分析

/ 1

CT仿真内镜对胃癌术前诊断分析

王召武

王召武(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影像中心辽宁朝阳122000)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094-02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以往对于该病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对于该病定位及定性诊断都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尤其是二者的相互补充可更提高本病的检出。但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单纯检出本病已不能满足临床对其诊疗的需求。对于胃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邻近及远隔有无淋巴转移,脏器有无转移,临床需要详实的资料。伴随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CT仿真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检查,并很快被接纳。该检查方法的应用不但在于该病的结论性诊断,更主要的是能够对其疾病以外的东西能够有直观的认识,对胃癌对于胃周有无侵及,判断淋巴结及周围器官有无波及提供直接证据,以求得术前判断能否做手术切除及方法的选用及保守治疗做科学之评价。

1材料和方法

1.1对象自我院2005年引进16层CT后开展仿真内镜技术,作者从中选出胃癌2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在34—67岁之间,平均年龄49岁。要求: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手术病历资料完整符合统计归纳要求。

1.2检查方法应用西门子16层及64层CT机全腹薄层扫描,双期图像及3D处理,其中包括平扫及団注增强扫描图像。造影前口服800ml水充分扩张胃,肘静脉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300ml,5ml/s速率注射。

2主要的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黑便等症状。少部分有食欲减退、消瘦、呕吐进食梗阻感。

3CT表现

胃壁异常增厚,CT仿真镜检出阳性表现主要之一就是就是胃壁增厚。该征象在本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现,厚度3—10mm不等。11例为局限性胃小弯胃壁增厚,7例为环形局限性增厚,2例为广泛性增厚,胃腔不规则狭窄变形。腔内外肿块,肿瘤向腔内外生长时,CT可清楚地于扩张的胃腔内,胃腔外或腔内外显示不规则性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附着处胃壁增厚。本组11例显示腔内肿块,形态不规则,凹凸不平,如菜花状、全为宽基底并伴有胃壁增厚、管腔狭窄。其中9例位于胃窦部,1例位于体部小湾侧,1例位于胃底。

增强CT:增厚之胃壁及肿块均有明显强化,该组病例平均增加35HU。肿瘤向周围侵犯,胃癌一旦累及浆膜,CT表现浆膜面毛糙,胃壁轮廓不清,即提示存在着胃癌向腔外扩展的可能。突破浆膜面侵润胃周后则可显示胃内脂肪层模糊,密度略增高,并可显示不规则条带状致密影,继而可直接侵及邻近脏器和组织,如大网膜、胰腺和横结肠。CT上表现为脏器间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癌肿与受侵脏器紧密接触,本组病例中11例,胃壁周围光滑,浆膜面完整。9例浆膜面毛糙,增强CT脂肪间隙内见增高条索影。7例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其中3例形成肿块,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方式之一。表现胃淋巴分布区域的结节状病灶,并有融合趋势。增强CT病灶不强化。本组病例9例显示腹腔有增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网膜囊区及腹膜后血管周围。该检查由于扫描范围大,腹腔其它脏器转移灶也可清楚显示。本组5例有此改变。其中4例肝脏内见1—3个小转移灶,1例见肾上腺转移。

4讨论

CT仿真内镜对于胃癌的诊断不是首选方法,其对于该病本身诊断也不如胃镜及胃肠造影检查。但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只有确诊还远远不够,如何提出诊疗方案才是终极目的。该技术全方位直观的提供科学根据,使临床术前评估成为可能。

目前胃癌的CT分期采用Halovorsen和Thompson综合修正意见。1K:腔内肿块。2K:腔内肿块伴胃壁增厚大于1cm。3K肿瘤侵及邻近器官(包括淋巴结)。4K:远隔转移。CT仿真内镜对于胃癌的应用价值在于术前判断能否经手术切除的问题。对于CT能发现弥漫、散在增大的淋巴结,邻近器官的癌性侵润以及其他脏器的转移时应是判断手术不可切除者,这比开腹探查要科学的多。这也正是该检查的优点所在。本组病例术前术后比较分析,胃壁光滑及浆膜面光整者11例,手术满意度100%。对于浆膜面毛糙,脂肪间隙内有条索者7例,3例效果较好,4例周围粘连较重。其余脂肪间隙消失者几乎进行姑息治疗。术前术后分析存在着误差,其原因可能为:1.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CT检出的淋巴结大小并不一致,较大的淋巴结可能是良性的,而较小的淋巴结,CT未检出者可能是癌性转移者。2.胃周围脂肪层的改变还可能由于非癌性粘连所致,CT上很难与癌性侵润鉴别,尤其是在消瘦和恶液质病人中。

5结论

综上所述,CT仿真胃镜无论是胃癌的诊断及术分析,由于其检查方法简便,无创,图像拥有3D处理技术,能够从各种角度观察胃的轮廓及周围状况。能够对于诊疗方案确定提供准确的证据,相信随着该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技术资料的不断总结、论证及提高,该技术一定会更广泛正确的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