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及自我调节

/ 1

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及自我调节

高滨

高滨(中国医大一院附属鞍山医院114011)

【关键词】职业倦怠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92-01

职业倦怠也可称‘职业枯竭’或‘心理枯竭’。它是一种在工作中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从而使整个人处于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1]。职业倦怠发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工作量超负荷或负荷不足、无法提供个人所需的酬赏,竞争太过激烈、人际关系复杂都会导致职业倦怠。所以,工作环境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职业倦怠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主要是助人工作者、高压力人群以及自我评价底者,具体的则显示在警察、教师、医务人员、保险代理、高科技人员、新闻工作者等人群中。

1.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1.1工作超负荷,使热情丧失

护士在每天工作中重复穿处置,重复发药,宣教,加上护理人员短缺,医院护士长期超负荷运转,倒班的工作使护士生活无规律,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及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客观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对待工作的热情丧失。

1.2人格特征因素

人格因素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个体对待压力的有不同的反映,情绪不稳的护士在工作中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遇到应激事件,如突发病情变化,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等原因常常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或者情绪激动等。对待工作冷漠,对待患者缺乏同情心,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和谐,易在工作中产生无力感,个人成就感也低,就易产生工作倦怠[2]。

1.3工作的高风险因素

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工作环境无安全感,处置中存在风险(针刺伤、接触化疗药物、传染病人多等)而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健全,使护士的工作存在恐惧、担忧,病人的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有很强的应对能力,随时根据变化给予相应的处理,长此下去,护士的心里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工作热情下降。

1.4护理工作低回报

我们国内的护理工作地位低,每日护士从事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社会只看到医生的治疗技术,而对护士的工作和贡献认可较少,缺乏应有的回报与尊重。医院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只知道提高护理质量,待遇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医护收入差别较大,护士自身的价值没有体现,也是产生倦怠的主要原因。

2.自我调节

2.1合理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

护士长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人员,体谅工作的繁复性和不规则性,明确各班职责,避免超负荷工作,并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护士勤沟通,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减轻工作压力。

2.2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护士,应学会自我调节,能够接受本工作的特殊性质,积极面对压力,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业余爱好,充分的休息,规律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缓解工作压力。与同事友好相处,必要时向同事和周围朋友寻求帮助。

2.3管理者的支持

管理者要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待工作的风险给予合理的保护措施,健全应对制度,减少职业损害。对护士的工作和劳动给予认可和积极评价,更多接纳护士对工作流程和护理程序的意见,提升个人成就感。提高护士待遇,注重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并且提供进修,晋升机会。

2.4加强社会理解,寻求社会支持

增加宣传,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与回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缓解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应消除医尊护卑的观念,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爱护护士,给予护士积极的支持,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消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孙红《职业倦怠》2009年9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2]骆红,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