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老年患者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骨科老年患者护理

许凤娥

许凤娥(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454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60-02

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1临床资料

本人通过对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我科205例年龄在70岁以上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发现股骨骨折123例占总数的60%,膝关节置换62例占总数的30%,其他骨折20例占总数的10%。其中有一例因合并脑梗塞转入神经内科,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有病大多表现情绪低沉,悲观失望,也有的表现为烦躁、焦虑。首先我们应当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与患者多交谈,生活上多关照,加强基础护理,治疗时的多做解释,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使之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2病情观察: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护士要多加巡视,观察病情要细致,与患者多交谈,一旦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另外督促患者多饮水,饮食平衡,多吃时令新鲜蔬菜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病房应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励将痰液自行咳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另外指导患者深呼吸,吹气球,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

2.3.4预防泌尿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加之骨折处疼痛,怕多饮水排尿不方便,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清洗会阴部。对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会阴部清洗、消毒,定时更换集尿袋并保持引流通畅。

2.3.5预防压疮:老年患者由于耐受性差,皮肤弹性差易受损,加之疼痛,不愿意活动,易造成压疮,应指导患者三点支撑式活动,或定时翻身,减轻局部皮肤受压,指导家属正确使用便盆,预防压疮和擦伤发生。

2.3.6预防静脉血栓: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对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抬高,并经常按摩患肢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血液、感觉、运动等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3功能锻炼

3.1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锻炼的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争取早日下床。

3.2早期可活动健肢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及足趾、踝关节活动,以不引起疼痛、轻度疲乏为宜,拆线后可利用助行器下床活动,要有专人协助,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3.3指导老年人活动时要有耐心,活动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3.4除指导患肢活动外,还要全身锻炼。如键肢的活动,扩胸运动。

4总结

本组205例,除一例发生脑梗塞外,其余无并发症发生。周到而细致的做好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满足其心理、生理上的需要,才能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