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社区教育职能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发挥社区教育职能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

傅宗政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业产业;新农民

作者简介:傅宗政,任教于江苏宝应县泾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泾河镇是一个有近6万人口,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现有劳动力人口2.8万人,随着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及农业结构的调整,镇级经济也在逐年增长,人均收入达10946元。由于我镇地处江苏中部,发展的基础薄弱,属江苏的“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并不富裕,但泾河的人民却勤劳善良,纯朴敦厚,不甘落后,不甘贫穷,奋发向上,既有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改变现实的决心,又有用知识技能改变命运的理想,泾河成为扬州市闻名的“建筑之乡”、“出国劳务之乡”、“水泵之乡”、“西瓜之乡”、“义务教育先进之乡”。泾河成人教育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的节拍,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支点,认真书写为“三农”、为社区服务这篇文章,2002年建成了省级棚式西瓜种植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005年在市级社区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又创建成省级乡镇重点社区教育中心,今年又申报创建省级乡镇示范社区教育中心。由于在劳务输出培训方面成绩显著,2007年又被市教育局授予“特色乡镇成人校”,按照扬州市成职教育服务新农村“五项行动”要求,我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有重点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活动,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省、市电视台都对我校农民技能培训作了报道。

一、主要工作有

1.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农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是农民赖以生存根本,而我镇党委政府把农业发展定位在“现代、高效、绿色”的高品位上。所以,这几年我校对农民的培训已不再是如何治虫、防病,如何进行田间管理上,而是注重开展种植新技术的培训,引导农民更新观念,进行高效、绿色农业的生产,提升粮食的品位和档次。比如,我们与农业科研人员一道开展了“超高茬麦套稻”和“免耕种植”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我们把培训课堂放在村头、田头,每年培训上百场,96%的农户都接受了培训。

西瓜是我镇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特色产业,“金禾”牌西瓜已成为江苏省驰名商标。刚开始种植西瓜的是一些胆大的农民,但都是传统的露天种植,产量低、品位差、效益不高,为了提升西瓜的科技含量,提高品位,扩大规模,引导农民告别传统的种植方法和模式,不断学习新技术,我们与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大地蔬菜研究所联合建成西瓜种植示范实验基地,基地采取了“基地+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我们向省教育厅等六个单位申报了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经专家评估,被确认为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在成人校与有关部门共同管理下,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队伍在不断加强,一些专家技术人员也前来传经送宝,每年都举办4—5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农业管理干部、有种植新农户、有种植老农户、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回乡青年,他们来这里不仅学习种植技术,还接受创业精神教育。几年来,基地已为本镇引进试种了十几个品种,向农户推广了四、五项新技术,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葫芦苗稼接西瓜苗”的技术解决了困扰种植农户多年的“转茬”和“炭疽病防治”两大难题,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在基地的指导下,全镇农民种植西瓜的信心更足了,种植量更大了,上万亩的西瓜大棚,成为扬州市西瓜种植大镇。夏日的全县城乡中不绝于耳的“泾河西瓜”的叫卖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以出国劳务培训为重点,为农民致富加油助力

我镇是一个出国劳务人员较多的乡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出国劳务工作,目前全镇有近3000人在国外就业,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集镇中有大小劳务输出公司、中介机构十多家,出国劳务已成为我镇农民一条重要的致富之路。但洋钱也不是好挣的,出国需要有经过严格考核的合格技术,许多人都为自己没有技术,或技术不过硬而发愁,所以对农民有针对性就业进行技能培训成为成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培训400多人,而且大部分经过考核顺利走出国门,我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

学校与公司密切配合。劳务公司将招聘人员交给我们,由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这样培训对象得到落实,学员学习也有目标、有信心,这就叫订单式培训。

学校与基地相配合。近年我们晨丰、东海两大劳务输出公司建成了建筑工培训基地,与际洋服装厂建成了电动缝纫工培训基地,学校成为理论学习的场所,而基地成为操作实践场地。

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由于许多农民所掌握的手艺都是从师傅那儿学来的,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和理论上的指导,于是我们培训中,既注重理论指导,又重视他们实践操作,先学习理论,然后根据理论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了他们技能水平。

操作技能培训与生活技能培训相结合。过去我们只注重技能培训,出国人中在国外两、三年生活中由于不懂地方风俗习惯,无法用语言沟通,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有时还产生矛盾冲突和劳务纠纷,于是近年来我们又开展了《劳动法》《合同法》《安全法》法律法规培训,指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开展了国外风俗礼仪教育,英语、日语口语训练,使他们在国外有“话语权”,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提升了中国人的形象,受到了出国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3.以“双证”教育为抓手,努力打造新型农民

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是党中央构建和谐社区,积极关注民生的重点政策指向。今年下半年,我们把目光从“办培训短班”转向“办学历长班”上,举办了成人中专班,既让农民学到技能,又让他们学到文化,提升其综合素质。我们根据镇情设立了“农村经济管”专业,学制为三年,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每月集中一次,将面授、自学、小组交流有机结合,并负责过程管理,县职教集团负责教学工作的指导,县教育负责考核监督。学员全部采取免费教育。目前,我校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已招收93名学员,他们分别来自全镇村干部、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返乡农民工等,所设置课将在国家中职教育教学大纲框架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需求选择课程。如我们将把西瓜种植、乳鸽养殖、农产品销售知识、乡镇企业管理知识、高效农业知识等纳入课程中。举办成人中专班,实施“双证”教育,也是我们为建设新农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新工作。

4.以整合教育资源为突破口,促进社区教育深入开展

在镇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们注意转变服务职能,扩大服务范围,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使全镇社区居民教育工作有了统一组织和机构。为了发挥中心的效益,我们首先对资源整合,将文化站和成人校进行整合,实行资源共享。今年,我们又投入近十万元,再次对阵地进行改造,目前社区教育中心内有大小培训教室4个,还有图书室、淮剧票友室、书画创作室、体育活动室、棋牌室、计算机教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服务项目有了增加,阵地功能得到扩展。其次,协调有关教育职能单位开展活动,组织科、宣传科、人口与计生指导站、司法服务所、防保所、劳动所等都在社区教育总体计划下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实现了教育活动一盘棋。从各方面汇总的数据,去年我镇各类培训人数是15740人,占劳动力人口的56.23%。前年原县委宣传部长、现任县政府副县长王友芳同志带领全县宣传干部来我中心参观。为继续扩大服务范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11月下旬,我们将举行“团校”和“青少年校外辅导站”挂牌仪式。

二、几点体会

我镇在推动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思想与观念,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1.提高了技能,拓宽了就业门路

通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到了一些本领,就业的竞争力扩大,促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自2004年以来,通过培训在镇内、县内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平均每年不少于500人;输出境外的平均每年不少于300人。

2.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通过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使得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人口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劳务输出实现增效增收。单西瓜种植这一项,镇人均收入提高了80元;出境劳务输出每年为本镇增添5000万元收入。

3.提高了成人教育服务水平

成人教育事业如何为经济服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内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利用成教这一阵地借助产生转型升级的特殊机遇,以本地农民培训转移为抓手,做了一些探索,办了一些实事,并在从中更体现了成教自身的潜力,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4.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开展社区教育,不仅使一大批农民走向了致富之路,提高了物质水平,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同时还提高了他的文化、科技、道德、法制等素质,带动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所以说创新农民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泾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22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