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刘蓓蓓

杨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在抢救及护理过程中进行预案管理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并进行预案管理的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选取同期未进行预案管理的5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阿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窒息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平均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案管理对于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案管理;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效果

生产前后的各种病因都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缺氧等问题,致使新生儿在出生一分钟后无法自主护理或者呼吸不规律,也就是新生儿窒息问题。新生儿窒息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遗症,甚至致使死亡。基于这种严重性,临床中亟需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保证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我院对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发生重度窒息并进行治疗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0例新生儿均进行了预案管理,包括男27例、女23例,胎龄平均为(31.7±1.6)周,体重平均为(3.2±1.1)kg;对照组50例新生儿未进行预案管理,包括男29例、女21例,胎龄平均为(32.7±1.8)周,体质量平均为(3.1±1.6)kg。两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后的阿氏评分均在1-3分之间,均出现了呼吸不规律、无呼吸、心率减弱、心音不明等问题。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护理方法

经过对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新生儿均未进行预案管理。在发现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采取紧急的复苏抢救措施为新生儿进行治疗与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呼吸道清理、药物治疗、呼吸功能改善等。观察组新生儿则在此基础之上制定了完善的预案管理措施:其一,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窒息情况进行了快速的评估,并进行了呼吸道畅通、体位调整等基本护理,并利用触觉上的刺激,让新生儿做出呼吸反应,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氧指标以及通气情况;其二,使用强化性措施促进新生儿呼吸,具体做法例如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其三,为新生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及扩容治疗。

在本次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秉持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充分考虑新生儿的承受能力。在进行外胸按摩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动作轻柔、压力得当,以避免对新生儿呼吸黏膜组织造成意外的损伤。在按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使用拇指在新生儿的胸骨中部进行按压,每次按压的平均深度控制1至2厘米左右,频率控制为每分钟150次左右[1]。在此期间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各项体征指标,注重为其进行保暖,以便保持新生婴儿的代谢平衡以及耗氧平衡。待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好转、呼吸呈现规律后,仍需要坚持进行体征指标检测,以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

1.3观察方法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出生5分钟后的阿氏评分情况。(总分0-3分:重度窒息;4-7分:轻度窒息;8-10分:无窒息。)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关于预案管理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效果的研究,文中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X2完成检验;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抢救完成之后,观察组新生儿并未发生死亡,所有50例均成功治疗,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9例抢救无效(7例出现了不可逆转后遗症、2例死亡),其余41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2%。组间差异相比,X2=9.89,P=0.001<03.05,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抢救5分钟之后的阿氏评分如表1:

表1两组新生儿平均阿氏评分比较[(±s),n=50]

3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及时的抢救及护理来扭转其可能对新生儿造成的严重伤害。因此,抢救及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临床中,常规的抢救措施由于缺乏针对性可能会导致抢救失败,致使新生儿死亡或者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给新生儿本身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2]。如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9例患者抢救失败。

为了全面提高抢救效率,我院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抢救和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了预案管理的理念和措施。针对新生儿个体的特殊情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这主要是因为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判断可能导致抢救无效,或者导致新生儿出现其他不可逆转的损伤[3]。

预案管理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防患于未然,护理者必须充分做好抢救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护理者必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对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原因作出快速的判断,将抢救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为此,医院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对产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定期进行预案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以便在临床开展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的时能够更加从容,充分确保抢救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预案管理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灵先.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17(19):1794-1795.

[2]詹蓉,姜纯,易佳等.预防儿科住院患儿跌落的护理预案及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28-30.

[3]韩永新,徐秋萍,于亚丽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