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代煎的规范管理

/ 1

浅谈中药代煎的规范管理

侯吾胜

侯吾胜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

【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76-01

在当代社会,疑难杂症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严重,医疗费用愈发沉重,在这种社会情形下,中草药以其安全、高效、廉价,突出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中草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疑难杂症、慢性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鉴于这种情况,许多医院和药店顺应市场推出了“中药代煎”服务,只需付少许代煎费,医院就会将药煎好并用密封袋封好交给患者。但中药代煎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有一定的弊端,很多人对代煎中药的药效开始关注。因为多数中药代煎人员都是非专业药师出身,这就很难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确定煎药的火候和时间,药品的种类不同,煎煮的时间差异也很大。像滋补性中药、矿物类药、有毒的药物应当先煎、久煎,解表药、发汗药、具挥发性成份的药物应当轻煎、少煎,如果代煎人员不经过专业的培训,煎出的药物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有时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

2009年,国家出台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规范中明确规定,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药代煎的弊端,也说明了国家对中药代煎的重视。煎制中药是一门学问,对用具、时间、温度要求非常严格,煎制者需掌握相关的药理常识,不懂中药或没有煎药经验的人是不能胜任的。煎药还是个良心活,药材加水多少、浸泡时间长短、先煎后下是否按要求去做等等,稍有偷懒,药效就会大打折扣,喝汤药煎药是关键,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煎药工作,不能仅仅把煎药工作作为医疗机构提升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而忽视它的安全性。

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中药代煎的监管总结了几条实际经验,仅供参考。

1.医院里的中药代煎服务,主要以本院患者为主,代煎药仅限于本院取的中药。如果代煎病人自带中药会有许多弊端:不知配方中是否含有十八反、十九畏中药;不知中药材质量如何,是否有发霉虫蛀现象;不知配方中某些单味中药是否超量使用等等。如果因为这些原因影响了药物疗效,妨碍了病人身心健康,那对医院的声誉是得不偿失的。

2.调配代煎中药时应写一式三份的代煎卡,代煎卡上登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或门诊号,特殊煎制要求,用法,调剂员工号,调配时间。代煎人员领药时要在登记本上签名,领药时间。进入煎药房后,每一道工序如浸泡、煎煮、包装等过程中,代煎卡片均须与代煎药同行,代煎人员需在代煎卡片相应位置签字盖章。三份代煎卡片,药房留一份备查,煎药房留一份备查,剩下一份随煎好的药发放病人手中。

3.代煎的中药,住院患者一日一剂,按时煎服。门诊患者可按要求煎制,但是为了不影响药效,冬季一次最多煎5剂中药,夏季一次最多煎3剂中药,叮嘱患者放在冰箱中,每日按时服用。

4.定期对煎药人员进行思想培训和业务培训,使煎药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

5.盛药器具使用一次性用品。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出台,对医疗机构中煎药人员的资质、煎药房设施设备要求、煎药操作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相信从此医疗机构中的中药代煎工作会更规范,让患者更放心,但药店、诊所的代煎业务还有待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好让这项便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