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的临床效果

徐曼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抑郁症伴随失眠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ISI评分和PSQI评分在治愈和好转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抑郁改善,睡眠质量有提高,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结论针灸能够改善抑郁患者失眠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灸;抑郁;失眠;ISI;PSQI;睡眠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icacyandsafetyofacupuncturetreatmentofdepressionrelatedinsomnia.TheobjectofthisresearchmethodistoselecttheJanuary2013toJune2015inourhospitaloutpatientdepressionwithinsomniapatients,retrospectiveanalysis,andtheinsomniaseverityindex(ISI),Pittsburghsleepqualityscale(PSQI)wereusedtoevaluatethe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afteracupuncturetreatment,theISIscoreandPSQIscoreofpatientsinthecureandimprovementgroup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thequalityofsleepimproved,andthestatisticaltestshowed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canimprovethesymptomsofinsomniapatientswithdepression,clinicalcurativeeffect.

Keywords:Acupuncture;depression;insomnia;ISI;PSQI;sleepquality

研究显示,失眠为抑郁最常见伴随症状[1],未有确切的研究证实抑郁症和失眠症之间的固然联系,但临床显示,抑郁症可导致失眠[2-3],而后者可加重抑郁,对于治疗而言更是棘手。目前针对这一临床状况的研究仍较为有限:药物治疗受制于其副作用及潜在的滥用和依赖风险,而由于耗费时间及对参与度的要求,心理治疗仍显不足,针灸是最受欢迎且安全的替代及补充治疗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门诊或是住院患者,年龄29~81岁;男15例,女31例。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8。估计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现在服抗抑郁、失眠药的,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这些个体的中位年龄62岁,79.3%为女性,均存在重性抑郁(MDD)病史及超过3个月的显著失眠。受试者被随机分入常规针灸组、及安慰剂针灸(placeboacupuncture)组,安慰剂组为服用药物,但无针灸组,并于3w内接受了9次治疗。

1.2方法

针刺取定风池穴、双侧耳神门穴、四神聪穴、安眠穴、内关穴、神庭穴、印堂穴、百会穴、外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所有的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后留针30min/次,1次/d,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5疗程。

1.3疗效标准

明显好转:患者主要症状消失,容易入睡,总睡眠时间延长,自觉睡眠质量提高;抑郁情绪明显减轻,思维清晰,情感正常。好转: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抑郁,晚上失眠等重度症状减轻,情绪稳定。无效:患者症状治疗后无改变。

1.4观察指标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InsomniaSeverityIndex)是一种患者进行抑郁自我评定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标准总分13~15,16~20,21~25分以上分别为轻、中、重度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评价等级:0~5;6~10;10~15;16~21分,分别表明睡眠质量很好、还行、一般、很差。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以面(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异。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选病例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既往治疗、饮酒、饮咖啡、患有慢性疾病上无统计学差异,而主要转归即睡眠衍生的睡眠效能方面,睡眠潜伏期在治疗5w后,常规针灸组与最小刺激量针灸组(-1.40,95%CI,-7.08~4.28),以及常规针灸组与安慰剂针灸组(3.10,95%CI,-3.64~9.84)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常规针灸组受试者实现入睡潜伏期≤30min的比例高于安慰剂组(P=0.04),但其他指标总睡眠时间及入睡后醒来时间均相仿;治疗后5w已观察不到显著差异;与其他组相比,常规针灸组在大部分指标方面均无显著优势;针灸耐受性良好,常规针灸组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比例为5.1%和3.4%,其中2例原因为针灸点疼痛,1例原因为头痛及恶心。研究中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ISI评分和PSQI评分在针灸组和安慰剂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抑郁改善,睡眠质量有提高,两者均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

3讨论

与安慰剂组相比,针灸组在日常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方式、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这也可能和我们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有关,而在睡眠模式中以睡眠潜伏期比较得到改善,治疗失眠症的平衡灸能显著改善睡眠,可能和失眠程度的好转有关。

本研究中针灸治疗无抑郁症状和心理显著影响运作,可能是该疗法针灸主要针对失眠。这将是值得探讨的改进方案,同时抑郁症状得到改善,虽然没有量化数据,在症状判断上以西药、中成药及中草药的摄入量减少为依据,可能是影响抑郁症状而改善失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在其他研究中治疗抑郁症相关残留失眠症状,与精确的穴位、针刺深度、针刺得气和感觉及伴随症状及疾病有关[4-5],如伴随偏头痛,骨关节炎,腰腿痛等在浅刺在非穴位具有相似的功效。这些对于残余失眠的效果可能也有药物影响,虽然我们没有相关数据的显示,但是对于精准度强的针灸,患者主观睡眠是得到改善的。令人欣慰的是,在ISI和PSQI评分中,两个体系显示针灸针是有统计学差异的,这表明针灸能够改善抑郁患者失眠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抑郁残留失眠症状耐受性有余,而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仍受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失眠症状困扰,但抑郁主观症状得到改善。本项研究对针灸的价值进一步肯定,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抑郁残留失眠症状治疗的艰巨性。

参考文献:

[1]TramontiF,MaestriM,GronchiA,etal.Psychologicalwell-beingofpatientswithinsomniaanditsrelationshipwithanxietyanddepression[J].Psychology,Health&Medicine,2016,21(3):309.

[2]赵毅,彭颜晖.抑郁症合并失眠的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4):310-312.

[3]蘇冠宇,郭霞珍.从五神脏论抑郁症失眠[J].吉林中医药,2013,33(5):433-435.

[4]田鸿芳,王雷,周清辰,等.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评价[J].中医杂志,2016,57(22):1929-1933.

[5]朱晓晨,郭蓉娟,王嘉麟,等.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证候要素及临床症状特点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5):325-329.